一方水土一方戏:北京的京剧雍容华美,安徽的黄梅戏婉转轻灵,浙江的越剧柔美细腻,陕西的秦腔高亢悲凉……而河南,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滋养出了质朴明朗的豫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黄土厚,黄土黄,黄土里长出了梆子腔。”豫剧,带着天生的民间性格,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无论是豫剧的激昂豪放、曲剧的清新柔美还是越调的苍劲沉雄,都渗透着老百姓的生活,都关照着小市民的爱恨,是世世代代河南人审美心理沉淀的结晶。戏剧学者汪其楣说:“即使同一戏码,比如《白蛇传》、《金水桥》、《奇双会》,豫剧的诠释都比京剧好。我主观认为,河南戏有浓厚的乡土味,生活气息,一直就是这个味道吸引人,让她与京剧一板一眼、大义凛然的气味不同。”因此,在中国戏曲、中国戏剧甚至中国舞台剧陷入“台上热闹,台下冷清”这么一种现状的时候,豫剧却拥有那么多的观众,而且以农民为主。那一台台在全国赢得如潮好评的剧目,那如火如荼的戏迷演唱活动,那遍地开花的戏曲茶楼,那备受关注的“梨园春现象”,共同构成了河南戏曲文化的独特景观。豫剧中的经典《朝阳沟》是1958年“大跃进”背景下写出来的,讲述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这样一部戏直到今天仍然颇有生命力,不论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的唱词都是“流行”歌曲。和国粹京剧比起来豫剧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装扮;和黄梅戏比起来,豫剧没有近似流行歌曲的时尚曲调;和越剧昆曲比起来,豫剧没有乖张俊逸的柔媚台风。但豫剧却拥有简朴大气的北方气概,拥有内涵丰富的华夏的古风,拥有雅俗共赏的大俗大雅之大风范,豫剧拥有厚似黄土,宽如穹天的积淀!这些都是中原大地赋予的,是亿万中原儿女在这黄河流过的土地上使其丰满起来的!
一方水土一方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