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学校献计策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学校之间教育竞争的加剧,“学校发展”作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成为每个学校管理者思索和推动的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发展速度很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绩。作为一名三小的教师,我的身心时常被喜讯感染和激荡着。可以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朝着既定的又一个三年规划目标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努力前进着。 1、发挥制度作用,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没有制度的约束,任何良好的行为习惯都不可能养成。我校可根据学校目前的情况,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布置。并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宣传。例如,“规范学生”中的“排好队”,就可以从队列、队形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指导,强化训练,并做到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习惯成自然,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内化”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2、运用竞争机制,规范行为,完善自我。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开展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班队竞争活动,如纪律、卫生、广播操、眼保健操、路队等常规检查等。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人人都关心,造成好事有人夸、坏事有人管、人人都是评议员,人人都为集体创优争光,从而使养成教育收到“内化”升华的效果。如教学大楼重新装修后,为保护墙壁,我们可提出“五不”要求,即“手不摸墙、脚不踢墙、水不泼墙、拖帚不甩墙、桌凳不顶墙”的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以“五不”为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自我、完善自我,争当“五不”卫生标兵。3、关注行为习惯,抓好点滴,养成习惯。说到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榜样和监督者,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我认为在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在低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因此,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在中高年级我们还必须不断强化,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我为三小献计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