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州建城:第5-6页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扬州最早的名称)作为扬州建城开始,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是唯一一座与运河同龄的城市。扬州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中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最早见书:《尚书·禹贡》(或《尚书》)这部书记述了我载:“淮、海惟扬州”第2页最后一节刘细君(汉武帝时远嫁西域的乌孙国):作为第一位名载史册的汉家和亲公主,刘细君被称为万里和亲的一人。(P13)4、大运河的开凿:25-26页隋炀帝、经过扬州附近的叫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扬州名江都。5、鉴真东渡日本33-34页结合7下P33(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唐玄宗时六次东渡)他为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日本人为了纪念鉴真,为他立了塑像,1980年5月鉴真塑像回扬州“返里探亲”,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在扬州大明寺鉴真旧居修建了鉴真纪念堂。6、古代与扬州有关的外国人:崔志远:35页新罗人(朝鲜半岛人)唐朝时来中国留学,考中进士,朝廷授予官职,曾到扬州做官。作《桂苑笔耕集》马可波罗:45-46页意大利威尼斯人,元朝时来华,曾在扬州担任官职三年。著有《马可·波罗行纪》7、隋唐扬州繁盛的原因和表现(结合7下)原因:29页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位于南北交通的枢纽位置;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外关系的友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29-32页经济繁荣,人口增多,有“扬一益二”之称;其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遂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1、农业的开发2、交通区位优势3、手工业的发达4、商业兴盛,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是国内贸易的重要城市,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张若虚:唐代著名诗人,作品《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先生盛赞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36页郑板桥:原名郑燮,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之一,诗、书、画三绝,善画兰竹,其书法被喻为“六分半书”、“乱石铺街”。10、史可法:53-55页47-48页明末清初抗清将领,孤军坚守扬州城被俘被杀。副将史德威寻遍遗骸不得,遂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修墓并增建祠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为“史忠正公墓”。“史公祠”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清代文人张尔)11、扬州建设新成就:71页火车站:2004年4月18日正式通车。润扬大桥:连接扬州和镇江;2
扬州历史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