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护士与病人护理工作是护士和患者的一种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护士与患者长时间的接触,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健康、促进健康、恢复健康。由于护患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为了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护士与患者的角色,了解沟通的理论并掌握沟通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必要的帮助,以利于患者全面康复。第一节角色理论一、角色的概念角色的概念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的术语,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也可以说,角色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准则。角色一词来源于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林顿在《人的研究》一书提出的社会角色一词,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分析个体心理、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护理学中的专门术语。每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一切行为都与各自特定的角色相联系,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须履行自己的角色功能,否则就会出现异常。所有的角色都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社会客观所赋予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会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如一个中年女子在医院是医生,在家中对其父是女儿,对丈夫而言是妻子,对子女而言是母亲等。在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中,会因其对象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负担不同的责任,表现不同的功能。二、角色的特征角色所具有的行为规范要经过角色的学习过程来形成,并指导其行为。角色的特征有:,而是与其他角色相互依存的,即一个人要完成某一角色,必须有一个或一些互补的角色存在。如要执行学生的角色,必须有教师角色的存在;要完成护士的角色,必须有患者角色的存在。这些互补的角色,统称为角色丛。任何角色都是在角色丛中进行工作的。:是指当多种角色集中于某一个体时,这个人体所处的位置。如一位女性,在家庭中,对丈夫来说,她是妻子,对孩子而言,她是母亲;在医院里,她是护士,可能同时又是某学术团体的成员;在社会上,她是顾客、乘客等。这位女性集十几种社会角色于一身,成为一个复式角色。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普遍的。但我们必须明白,在复式角色中,一个人最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与家庭、职业相关的角色,如护士、母亲、妻子是这位女性最重要的角色。。社会对每一个角色均有“角色期待”,角色期待:即角色行为应符合角色身份。如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这种角色期待形成价值体系,经由社会化过程融入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由个体按照“角色期待”的内容执行和完成角色行为。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符合角色期待,则社会或群体将能和谐、圆满地共同生活,如社会对母亲角色的期待是“慈母”;对护士的期待是“天使”;对军人的期待是“正直、威武”等。反之,则导致紧张与冲突。婆媳两个角色之间,婆婆常常认为媳妇应该料理家务、相夫教子、伺候公婆,而媳妇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追求自身的价值,有所作为,而婆婆应该帮助带孩子,分担家务。可见,两人对角色期待不一致,容易引起摩擦,导致角色紧张和冲突。三、角色的转变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会获得多种角色。从其发展过程看,一个人可能担任过学生、父(母)亲、领导者、被领导者等角色。而在同一时期,一个人也往往承担着几种角色,也就是复式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往往对个体有不同的“角色期待”。所以对同时担任几种角色的人或即将担任一种新角色的人就会有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角色转变:指个体承担并发展一种新角色的过程。它是一种正向的成长,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必须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才能逐步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并改变自己的情感、行为以符合社会对个体新角色的期待,最终有效的完成角色转变。角色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所以角色也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有不同的含义。如“女子”这个角色,古今中外就有很大变化。护士的角色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迁而改变。第二节病人角色病人的概念病人过去是指患有疾病的人。生物医学模式把有求医行为或正处于医疗中的人称为病人。虽然患病可以促使一个人去寻求医疗帮助,但并非所有患病的人都会去寻求医疗帮助而成为“病人”,也并非所有寻医者都一定是“病人”。如那些患有关节炎、皮肤病及各种慢性病的病人,他们也可能没有寻医行为,并且像健康人一样照常工作,然而事实上他们是病人。另一方面,也有些“无病求医者”为了个人的私利或不良目的(取得病假、或得赔偿等),常常采取非正常手段前往医院求医或住院。有心理障碍的人通常有病感而没有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这些人被生物医学模式认定为没有疾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求医行为,但他们却确实是病人
4.第三章护士与病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