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里话重阳 长阳实验小学陈支益 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过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尊老敬老。2、通过活动明白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4、学会在了解、收集风俗习惯的社会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活动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全国各地重阳节的习俗,了解重阳节习俗中的一些科学常识。2、老师拍摄重阳节前县城老人们的活动,剪辑县长重阳节前的电视讲话。3、有关教学流程的演示文稿。活动过程和方法:活动一:说说“九月九” (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说说“九月九”的节日及风俗) 1、即兴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呀?那明天呢?你知道农历日期吗?请一生到前面查找农历,说出明天的重要节日。(评:恰巧在九九重阳节前一天执教这一课,师直接谈话导入,具有即时性。) 2、《九月九的酒》乐曲声中举行新闻发布会。 (1)师:中秋节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重要节日——重阳节。今天我们就来举行有关重阳节的“新闻发布会”,(演示文稿出示醒目标题:重阳节新闻发布会),请大家来说说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2)每个小组同学都来说一说 (3)“重阳节”还有这么多的别名,那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这里有什么习俗?其他地方又有什么习俗呢? (4)分组发布。 组A:我们县各个单位要在重阳节这一天给退休老人送祝福,有的把老人们聚在一起用餐,有的组织老人们出去郊游,还有的退休老人准备举行门球比赛呢?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县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崇尚运动。 组B: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我记得一首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你知道的真多,有同学还会背这首古诗吗?(指名背)诗人在重阳这一天想到家乡父老兄弟都要登高,佩插茱萸,惟独少了诗人自己,所以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组B重阳节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也以爱菊花出名,后来有人效仿,便有了重阳赏菊之俗。...... 组C:我们组收集到了重阳插茱萸的风俗。组D:生1、有些地方的群众也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生2、在福建,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 师:同学们真不错,你们是怎么收集到这么多的资料的啊? 生1、我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只要输入“重阳节习俗”几个字,电脑上就什么都写明白了。生2、我是爷爷告诉我的。生3、我收集的这个故事是爸爸讲给我听的。...... 师:真了不起,能利用这么多渠道收集资料,来了解重阳的习俗,老师要向你们学习呢!(评:品德与生活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前老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给足时间交流、展示,不仅锻炼了孩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从小培养孩子们善于多渠道学习的习惯。另外这也是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个有效尝试。) 活动二:谈谈习俗中的科学 (小讨论会形式谈谈习俗中的科学) 师:为什么在九月九会有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等这些民间习俗呢?(投影出示:习俗中的科学讨论会) (看图学文,分组讨论)生1、茱萸是中草药,能预防疾病。生2、郊游、登山可以锻炼身体。生3、成年人喝少量的菊花酒,有利健康,我们平时也喝菊花茶。...... 师:为什么这个节日人们特别重视健康呢?(投影出示:“小知识”读给同学们听。) (评:利用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的形式谈习俗中
重阳节里话重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