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阅读一、(1)从体裁上说,,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4):①、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辟、授、除、为)(开头部分)②、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中间部分,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黜)③、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文中。乞骸骨(封、卒、谥)(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晋书·谢安传》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岁余,征拜侍御史。《后汉书·王涣列传》4、拜:授予官职如: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如:吾极知其左迁。《汉书·周昌传》 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表调动官职的1、转、调徙:调动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2、补:补充缺职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调动官职的:升迁的:1、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如: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出”有时也指平调。如: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降职、罢免的: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如:“非其才者罢之”《晋书·魏舒传》5、黜、废:废弃不用。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1、兼:同时掌管,兼任。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旧五代史·甘荷余传》 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虞愿传》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3、权:暂代官职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4、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5、假:暂时代理。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
人物传记类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