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油茶桑
棉花——衣料之源
棉花简称棉,属双子叶植物,锦葵科、棉属,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
农作物。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子含油分、蛋白质,是食品工业
的原料;棉短绒也是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物资。
棉属中包括许多棉种,其中有个栽培种:草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
岛棉。栽培最广泛的是陆地棉,其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海岛棉
约占%~%;亚洲棉约占%~%;草棉已很少栽培。
全世界自° 到° 的地区均有棉花种植。世纪年代以来,
世界棉田总面积大致稳定在万公顷左右,大多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按纬度和棉花收花期,可分为三个植棉带:
①北带,°~°,收花期为~ 月,包括亚洲大部、北美洲、欧
洲和非洲北部,其棉田面积约占世界棉田总面积的%;
②中带,°~°,收花期为~ 月,包括中美洲、南美洲北部、亚
洲南部及东南部、非洲中部,面积约占%;
③南带,°~°,收花期为~ 月,包括南美洲大部、非洲中南部
和大洋洲,面积约占%。
全世界有多个产棉国。年产皮棉万吨以上的国家有中国、美国、
苏联和印度,~ 万吨的有巴基斯坦、巴西、埃及和土耳其。以上个国
家合计产量约占世界皮棉总产量的%。世纪以来,由于单位面积产量不
断提高,世界棉花产量逐步增长。据~ 年世界棉花产量统计,中国、
美国、苏联和印度等个主要产棉国总产量变化很大,美国失去了领先的地
位;自年以来,中国已跃居世界的首位。
植棉史话
草棉最先由非洲传播到阿拉伯一些地区种植,然后传入伊朗、巴基斯坦
和中国,同时传入地中海沿岸。亚洲棉最先在印度广泛种植。印度河流域古
墓中发掘的碎布,经考古证明,印度在公元前多年已种植棉花,并进行
棉纤维的纺织。亚洲棉后来从印度向西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向东传播
到东南亚各国、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地。
世纪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当地印第安人已经普遍种植棉花并从事棉
纤维纺织。在秘鲁中部海岸曾发现年前的棉铃和棉纤维,并在古墓中发
掘出棉织品,考古证明它们是早期驯化的海岛棉遗物。在墨西哥的考古发掘
证明,约在年前该地区已存在类似于陆地棉大铃类型的栽培种。这些事
实都表明新大陆和旧大陆的棉花栽培驯化是分别进行的。自从世纪相继发
明轧花机、纺纱机、飞梭、织布机以后,棉纺工业技术得到显著改进,从而
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陆地棉和海岛棉不仅在美国、墨西哥、秘鲁、巴西
等国家广泛种植,而且还向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大量传播。
由于陆地棉的铃大、产量高、纤维品质较优,美国最先从墨西哥引入,
后向各国传播,得到了最广泛的推广。海岛棉从美洲传入埃及以后驯化为一
个新的类型,即现称的埃及棉。埃及棉的纤维细长,品质优良,在尼罗河流
域得到广泛种植,从而使埃及发展为世界超级长绒棉的主要生产国。前苏联
等国种植的一些海岛棉品种,也多是利用埃及棉杂交育成的。
中国的南方、西南和西北边远地区植棉历史悠久,并早已进行纺织。战
国(公元前~前年)时根据古史资料编写的《禹贡》中记载:“岛
夷卉服,厥篚织贝。”又《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 “哀牢人,⋯⋯有梧
桐木华,绩以为布。”公元世纪的《南越志》中记载:“桂州出古终藤,
结实如鹅毛,核如珠珣,治出其核约如丝绵,染为斑布。”公元世纪的《梁
书·西北诸戎传》中记载: “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这些历史
文献都说明中国的海南岛、云南西部、广西桂林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在
多年以前已经广泛种植棉花。世纪年代在福建省崇安县山区崖洞古墓
中发掘出距今年、相当于商代的棉织布片;在新疆的巴楚县和吐鲁番的
晚唐遗址中多次发掘出距今千年以上的草棉种子和棉织品。中国古代文献提
到的织贝、吉贝、古贝、帛叠、白叠、梧桐木、古终藤等名称,就是指的棉
花或泛指棉织品;它们都是不同地区从梵语、马来亚语或阿拉伯语音译而来
的。后来,为了区别于蚕吐丝形成的绵,把由植物开花结实产生的绵,称为
木绵。以后,逐渐把“绵”字改写为“棉”字,遂普遍称之为木棉,或棉花。
世纪宋末元初以后,长江、黄河流域种植棉花已渐普遍。当时松江府
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的黄道婆曾在崖州(今海南岛崖县一带)向黎族
同胞学习了植棉和棉纺技术,返回故乡后,进行了技术传播,对推动江南植
棉和棉纺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元、明、清朝代均提倡植棉,并设官征税。
清朝皇帝康熙作《木棉赋》,乾隆为《棉花图》题诗,这些都表明当时政府
对棉花生产的重视。
中国古代的棉花是从国外分两路传入的。北路传入草棉,由阿拉伯经伊
朗、巴基斯坦传到中国的新疆,再传入甘肃、陕西一带。南路传入亚洲棉,
由印
【自然科学类】中小学生农村教育知识文库棉油茶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