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出典]《论语》注:1、【原文】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2、【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3、【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4、词目:不耻下问释义:耻:羞耻,耻辱。比喻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成语来由: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5、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谥法所说的“学勤好问”。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那才叫难。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模棱两可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治学一贯提倡的方法,也是在民间非常流行的一句名言。“敏而好学”,就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就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仅能虚心向长辈、向上级领导和老师学习请教,还能向比自己年龄小、学历低、地位低的人学习请教,而且是诚心诚意的,不以这样做为耻。这种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孔夫子倡导的“敏而好学,不耻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0-04-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