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青铜器逸明辑 2014-03-20 简述中国青铜器是代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最高峰的艺术珍品。青铜是红铜(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故名青铜。青铜器是青铜制成的器物,它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公元前 3000 年—公元 220 年),最初出现的是一些小型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后来才有鼎、斝等大型礼器和兵器。史书记载,“夏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表明公元前 2100 年夏禹时中国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商代中期,铸铜技术日益发达,青铜器品种繁多,铸品上出现了铭文和精细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铸品丰富,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增多趋长,纹饰繁复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青铜器时代先后绵延了大约 1500 多年。秦汉时期, 进入铁器时代, 瓷器和漆器也融入日常生活, 在相当程度上代替青铜器充当了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器型相仿, 制作方法大致相同,都是陶范手工制作,一器一范,因此,铸造出来的青铜器纹饰和刻痕不完全雷同。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纹饰或刻痕。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到西周晚期,才有人工冶铁和铜结合的青铜器。 1990 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和铜合铸的典型器物,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秦汉以后,虽然普遍使用铁器,但青铜工艺益见精湛,青铜铸造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古代铸造大量的青铜器,完全是为了适应各级贵族的需要,它是贵族阶层不可或缺的家族历史、地位和荣誉的象徵。以礼器中的主要食器鼎为例,它是“明尊卑、别上下”显示等级和权力的标誌。西周时代甚至有“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严格的列鼎制度。青铜器除用于祭祀、宴饮、婚丧等场合外,还大量用于兵事和农业生产,二者都是“国之大事”。中国古代铸造出来的无数精美的青铜器,各种不同的造型,奇特而神秘的纹饰,是中国艺术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从考古资料看,中国青铜器的出现,虽然晚于伊朗、土耳其和两河流域等世界上某些地区, 但就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品种和使用规模,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地方的青铜器可以与之媲美。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对人类物质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铜 2 青铜器分类: 青铜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上可分为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和农具。一、青铜礼器有饪食器、酒器、乐器等 1 、饪食器主要有: 鼎: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等用,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具。大致有圆腹的两耳、三足、扁足,以及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盛粥用:一般为侈口、直颈、袋形腹, 三空足。甗(yan ,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粮米;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 上有通蒸气的 十字或直线孔。左上:鼎左下:鬲右上:方鼎右下:甗簋(gui ,音轨):铜器铭文作“毁”, 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有二耳。在祭祀和宴飨场
中国青铜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