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4篇篇一: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观后感徐真今年寒假,按照学校党小组的要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之。这部系列片不像其他系列纪录片一样枯燥乏味,它讲述的是一个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共产党员的生动鲜活的故事,该系列片共48集,每集时长15分钟,通过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优秀共产党员们可敬、可亲的形象,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片中的共产党员们大多是基层的党员,是千万优秀共产党员的缩影,他们有的是乡村教师,有的是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职员,有的是社会福利院供养人员,有的是林场护林员,有的是农民,有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共产党员的坚强,共产党员的无私和奉献。片中的第39集——索道医生邓前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前堆是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28年来,本着对救死扶伤信念的坚守,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无数次地通过一条100多米长的溜索在怒江两岸往来,随叫随到出诊5000多次,步行60多万公里为村民治伤疗病、防治传染病,用艰辛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健康,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溜索行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自从1983年担任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就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情系农村,心想村民,随叫随到,及时尽责。为给两岸村民看病,他的行医之路与过江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随身形影不离带着两件“宝物”——一个药箱和一把溜梆。他跑遍了乡村每一条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种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的心中都装着一本明细账。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电话,就会立刻背上药箱、带上溜梆出发。在当地村民的印象里,无论深夜白天,还是暴雨江水上涨,邓医生总会及时赶来就诊,给病痛中的乡亲们带来安康,带来希望。在28年的行医过程中,邓前堆对病人倾注了满腔爱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全家人主要靠他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收入,过着简单而清苦的生活,家里盖的新房,至今还欠着6000块的债务,但邓前堆凭着对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誓言,跋山涉水为全村人的健康,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在当地老百姓眼中,邓前堆就是那个无论多晚都能找到为他们看病,甚至为他们垫付医药费的亲人。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繁重的医疗工作,邓前堆没有厌倦和退却,20XX年7月,他实现了心中的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信念,默默地坚守,邓前堆就向峡谷深处一面流动闪光的党旗,为了全村群众的幸福富裕而默默地努力着。 28年来,邓前堆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怀,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实现着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华美的奏章。还有很多跟邓前堆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他们虽然岗位不同,地域不同,但他们心系群众,做着为人民服务的好事,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要把他们的优秀品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立足自身的岗位,心系学生,心系家长,争做学生和家长的贴心人,以最有效的实际行动,展现为人师表的风采,更好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宣传纪录片给我们每个党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岗位,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范。二O一二年二月篇二: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6篇) 观后感——XXX 20XX年1月15日上午,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我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第一集。当我了解到: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赵老师是伟大的,我觉得他的妻子更伟大! 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世术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赵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看完影片,我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其实我想,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些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美好了。相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