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修订背景煤与瓦斯突出是破碎煤、岩与瓦斯在地应力与瓦斯共同作用下,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动力现象,是煤矿井下最严重灾害之一。其破坏性主要表现为:突出形成冲击波破坏采掘空间内设施;抛出煤、岩伤害或掩埋现场工作人员;瞬间涌入采掘空间大量瓦斯使井下风流中瓦斯浓度迅速增高,造成人员窒息死亡,遇到火源时甚至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不但造成煤矿企业经济上重大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社会上也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国家。据统计,自1950年辽源矿务局首次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以来,迄今为止全国先后有300座以上煤矿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数万次,死亡数千人。2008年,全国12722对矿井中有754座为突出矿井,%;而其中885座国有重点煤矿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76座,%。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多年来,在防突技术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与现场试验工作,形成了包括突出预测、防突措施、措施效果检验与安全防护措施在内综合防突措施体系,并研制了一系列相应装备与仪表,已基本形成了我国防突技术与管理体系。特别是自1988年我国原煤炭部颁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以下简称《防突细则》)并在1995年修订后,全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次数在逐年下降,尤其在1992年以后4年中,年平均次数比发生最多1980年降低了60%,并在1994年达到了20年来最低水平,突出死亡人数也有较大幅度减少。但近些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煤矿生产条件、政策环境与技术发展都出现了很大变化,有呈现了很多新特点。这些变化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⒈国家提出了构建与谐社会发展目标,更突出地强调以人为本,而搞好安全生产是构建与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重要内容。因此,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安全生产重要性。⒉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煤层瓦斯含量与地应力加大,突出危险程度更为严重;而且随着采掘新技术新装备大量采用,煤矿生产强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技术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外,近几年国家对瓦斯治理与管控力度提高,瓦斯爆炸事故显著下降,相对来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逐渐成为影响煤矿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主要灾害事故。例如,200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63起较大以上瓦斯事故,死亡290人,其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5起,死亡120人,%%;200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18起重特大瓦斯事故,死亡352人,其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0起,死亡172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起数超过了瓦斯爆炸与瓦斯窒息事故起数,成为全国重特大瓦斯事故第一号灾害事故。⒊国家近期再次启动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课题,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果,这使得人们对突出机理有了更为清楚认识。但总体来看,由于突出过程复杂性与现有科学技术局限性,人们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认识仍然处于定性阶段,对突出现象发生许多方面还未能作出科学、全面、完整解释。⒋近几年对各种方式开采保护层配套技术、各种抽采瓦斯钻孔施工技术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与试验,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突出矿井区域防突措施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技术条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区域性防突措施推广应用范围与深度还远远不够。开采保护层与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突措施是当前行之有效防突治本措施,而实施这些措施需要花费时间长与所投入资金量大,所以绝大多数中小突出矿井没有采取区域防突措施而直接实施局部防突措施,仍主要依靠“拼刺刀”方式防治突出,以至近年来突出伤亡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⒌突出危险性预测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煤层赋存不均匀性,超前掌握煤层内相关参数手段局限性,以致难以大面积、准确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在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上,仍主要依赖少数钻孔指标,预测准确性仍较低,预测超前性也难以满足高产高效要求。⒍突出矿井瓦斯地质工作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包括煤层瓦斯参数测定技术改进及推广应用、矿井地质构造与煤层赋存条件预测、探测技术工作等,都是防突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防突工作基础,应当在突出矿井广泛开展。⒎在1995年版《防突细则》颁布实施后,国家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变化与国家政策需要,已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防突有关新标准、实施意见与要求等,在实施中已对完善防突技术、管理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⒏突出矿井防突技术管理工作还不健全。煤与瓦斯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工作,环节多,复杂程度高。因此,突出矿井应建立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防突技术管理体系,应加强各级人员技术培训。1988年首次颁布并在1995年修订《防突细则》,成为多年来指导广大突出矿井防突工作指南,对我国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自《防突细则》(1995年)颁布13年来,我国煤矿地质条件与生产技术条件已发生了非常大
防突规定-读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