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工程测量方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家大剧院工程是一个标志性建筑。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基础较深,较大跨度钢结构壳体安装, 以及考虑到该建筑及毗邻建筑的重要性, 从面使该工程的测量工作较其它工程尤为重要。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无法完全有效的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 因此在该工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更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在钢结构安装测量及沉降变形测量方面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 并将三维工业测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应用到该工程。第一节工程施工测量一、平面控制网测设<一>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 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 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 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 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二>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 Leica TCA2003 全站仪( 测角 ”,测距 1+1PPM) , 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 然后采用极坐标法, 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 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 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图 1)。主场区南北两侧地下室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 的规定。表1等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5 1/30000 <三>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 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图2)。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图1 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图2 场区平面轴线控制三、高程控制网建立<一>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 至少应提供三个), 采用 Zeiss DINI10 电子水准仪( 精度 m 往返测) 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 校测合格后, 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 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 埋设 3-6 个月后, 再进行联测, 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 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 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 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 25 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 15 米。 2. 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 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 MW = 式中 MW---- 高差全中误差(mm) : W------ 闭合差(mm) : L ------ 相应线路长度: N------- 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2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四、± 以下施工测量<一>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 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 以防桩位位移, 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 采用测量精度 2”级、测距精度 2mm+3ppm 的全站仪, 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校测无误后, 再根据轴线控制网对其承重的桩基础进行检测, 符合桩基础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应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二> 轴线投测方法 1. 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 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2. 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 T2 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 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 轴线标志), 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 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 2 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 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 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 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 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 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 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4: 表4 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2)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钢混结构 1/20000 51 6

工程测量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