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佛教佛学八讲----南怀瑾说佛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中国佛教与佛学八讲---- 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中国佛教与佛学八讲南怀瑾先生讲于中华文化大楼刘豫洪记录第一讲开场白此次应邀讲解中国文化与佛学,一共是八周,选择这个题目,是基于三个原因。第一: 由于近年来西方文化潮流, 呈现对中国文化极端之倾慕, 对于中国文化所具备的实证功夫,尤有强烈的需求,这种世界文化潮流的趋势,也促使我们对整理自己的文化工作, 有刻不容缓的感觉。第二: 谈到研究中国文化, 佛学实为一大主流。自唐代以后儒释道三家之中, 佛学为最重要的一家。但是在今天看来,各方面对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佛学,实在尚欠透彻及正确的了解。因此,展开对佛学的研究,亦为迫不及待之事。第三: 年来各大专社团, 曾屡次相邀讲解佛学, 皆因时间关系, 未能应约。此次集中安排, 也是藉机向大家报告心得,同时提供一个共同研究的方针而已。概论的问题近年来, 大专学校中研究佛学的风气很盛, 许多同学常常来问, 研究佛学应该从那一本书入手,以及有没有佛学概论等问题。这是一件颇令人迷惑的事。诚然, 佛学概论约有八九种之多。可惜的是, 这些概论的编法和写法, 受了西方概论的影响, 多数是东抄西抄, 越论越远。这些概论, 只在文字上下功夫, 内容并不完整, 读后所得的印象, 距离佛学的精神愈来愈远, 而距离普通的学问则愈来愈近。所以重新编订一部完整的佛学概论, 是目前迫切需要的工作。新的概论, 应该包括实证功夫,因为佛学在基本上是建立在实证功夫上的,它也应该以佛学的真精神为根据,不能将佛学歪曲成一种学说。这是一桩颇不简单的工作,必须集合许多有修养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五部原典概论因为缺乏理想的佛学概论, 我常建议学子们从原典开始。在原典之中, 有五部很好的佛学概论,其中两部是印度原著,三部是中国的作品: 一、《大智度论》(印度) 二、《瑜伽师地论》(印度) .页眉. .页脚. 三、《摩诃止观》(中国) 四、《宗镜录》(中国) 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国) 以上五部原典, 在今日来说, 似乎都嫌文字困难, 不易被一般人看懂, 但在当时, 却是颇富文学意味的佳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作者,是密宗黄教教主宗喀巴大师。《宗镜录》则是永明寿禅师的作品。永明寿禅师, 气魄宏大, 在他的门下, 有几十个精通佛法的高手, 大家共同努力, 完成了这部《宗镜录》。初学佛者究竟应从何书入手,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现在到处都有《大藏经》(大正藏), 但是字体太小,只能锁在书橱中供养蛀虫。如果老年人看了,会使眼睛更加老花,年轻人看了,会使眼睛更加近视。如果对古文略有修养的人,不妨从五部原典之中开始研究。当代佛学的偏差佛学的确应该复兴了, 从外表看来, 目前佛学十分流行, 这种流行的情况, 约有两种现象。其一为宗教情绪,热诚的信仰和奉献。其二为佛学思想方面之研究,热烈的把佛学挤进了哲学的领域。这两方面的繁荣, 对佛学本身, 并没有产生真正蓬勃的影响, 相反的, 也许产生了背面的作用。为什么呢? 因为佛学是重视实践的, 前面已提到过。所以纯粹宗教信仰, 或一味思想的追求, 都脱离了佛学的本质。因此, 这两种趋流, 都离开了的真精神, 使真正的佛学受到了蒙蔽, 每况愈下, 愈流愈远了。谈到佛学的偏差, 目前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 许多地方招待青年人学佛, 如同招待老太爷一样,管吃管住又送书。使青年人觉得,要学佛伸手去拿可也,养成了占便宜的毛病。所谓慈悲生祸害, 方便出下流。佛家的这两句话, 充分说明了过分慈悲的流弊, 适足以贻害对方, 过份方便的作风, 徒徒养成对方下流的习气而已, 对于学佛来说, 却形成背其道而驰的办法。不久前, 有一个青年来问一本佛学的书, 我建议他去买一本, 岂知这位青年甚感诧异的说: 还要花钱买?我学佛的书都是不花钱得来的呢? 是的,佛学讲求的是布施,但却是布施给别人,不是要求别人永远对自己布施。综观许多现象, 目前佛学的偏差情况颇为严重, 认清了这个事实, 使大家对佛学有清晰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一桩事。佛学真危险吗? 自从佛学由印度传入中国, 由汉朝到唐代, 中国固有的文化受到了冲击, 产生了抗拒和排斥。在汉朝末年,因为学佛的人要出家,在宗法社会之中,产生了" 无父无君" 的反感。所以, 佛学虽是中国文化的大主流,却变成了人皆惧怕。明理学虽偷窃了佛学,但是却排斥佛学。王安石、苏东坡之搞佛学者,宦场皆难如意。直到元明清三代,凡接近佛学之士,亦皆缺乏政治前途。这是一个事实,相沿至今。.页眉. .页脚. 甚至今天大学中的佛学社团,亦常被其他社会人士,以奇特眼

中国佛教佛学八讲----南怀瑾说佛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8632182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