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神话破灭的原因分析及启示一、安然神话及其破灭过程。从1985年到2000年短短的15年中,安然公司创造了无数神话,每一次行动都被媒体津津乐道,每一个战略都成为商学院MBA教学的经典案例。它的发展犹如坐上了火箭,才十几年的时间,就与通用、埃克森、美孚、壳牌等百年老店平起平坐,成为一代商业巨擘。从199()年到2000年的1O年间,安然公司的销售收入从59亿美元上升到了1008亿美元,,其股票成为众多证券评级机构的推荐对象和众多投资者的追捧对象,2000年8月,安然股票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评级媒体对安然公司也宠爱有加,2000年,在美国《财富》杂志的“美国500强”大排队中位列第7名,在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6位,并在《财富》杂志的调查中连续6年荣获“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然而好景不长,从2001年第三季度巨额亏损财务报表公布为发端,先是安然和两个关联企业间的巨额基金举债被揭露,继而安然在压力下承认作假,同时安然的欧洲美元期货套期保值计划失算,而且迪诺基公司对安然的收购计划也归于流产,而后标普以及其他评级公司将安然评级调至垃圾股,安然股价和市值狂跌,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宣布破产。安然神话的崩塌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震动,震动之余,我们还应寻找安然破灭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其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和错误,思考安然带来的启示,只有这样,历史才不会重演,尤其对于尚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有重要借鉴意义。二、破灭原因分析。,盲目多元化,经营过于分散化安然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满足了在能源管制放松之后,天然气价格波动增加的背景下,能源消费者对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的需求,富于创新精神地利用了金融衍生工具来满足客户需求。然而,安然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便开始了盲目扩张和业务多元化的步伐,并且过度沉迷于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而忽视了实体经济和主营业务的经营。结果导致了其在许多大型投资项目的巨额亏损,只能想办法通过会计作假,掩盖事实真相。安然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美国会计制度存在的漏洞,为安然的造假大开方便之门。然而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当虚增的利润受到市场的质疑时,安然的破产也就随之而来。事实上,安然公司的业务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本行—天然气业务,其富于创新的精神使其具有足够的勇气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了许多与其业务不相关的领域,使得公司整体经营趋于分散化:一是产业与产品领域的分散化;安然的投资领域涉及到天然气、电力、风水力、金融投资、木材、煤、化学药品、广告、纸业、保险、电信等,多达1500种产品。二是经营地域遍及全球的分散化;安然拥有3000多个控股子公司和合伙企业,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盲目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并没有给安然带来丰厚的利润,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安然原有的主营业务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优势。,安然通过资本重组,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其各类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多个。这3000多家企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联链条,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关联企业集团。安然通过资本重组形成复杂关联链条的做法是,利用“金字塔”式多层控股链,来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公司的目标。安然通过建
安然神话破灭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