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际收支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衡表进行的。我衡表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国民经济宏观分析与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有关国际收支统计的理论仍不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国际收支统计的功能,方便国际收支统计的国际对比和交流,我国于1995年5月颁布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新的申报办法的基础上衡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国际收支统计理论,并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拟对国际收支统计理论进行研究,并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实证分析。认。主题词:国际收支统计,里',分、国际收支统计理论及研究第一部分: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统计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和意义国际收支这个概念,经常与衡表的概念相混淆。例如,美国迈克尔·梅尔文著《国际货币与金融》一书中对录了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贸易。这种贸易可以分成几个比较有用的、能概括一国贸易的类别。我认为,这是对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而不是国际收支的定义衡表。在历史上,国际收支早于衡表的形式反映出来,也经历了一段时间。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必须同其他国家立即结清的各种到期支付差额,或者说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发生的各项对外交易。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先解释一下交易和经济体的内涵。交易是指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包括商品、服务和收益往来,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金融债权及债务的发生,转让(如赠品)等单方交易,以及不属于居民与非居民间经济往来范畴的特定交易,后一部分所占比重相当少。所谓经济体是由在某一特定领土具有较密切联系的若干经济实体组成的。一般地讲,一个经济体多指一个独立的国家和地区。研究衡是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衡。前三项属于宏观经济的内部均衡,后一项为外部均衡。虽然这四项目标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但一国政府总是在各国具体情况下,协调这些政策目标。 。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收入会相应增多,国际储备也随之增长,该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提高,在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求过于供,其汇率就比较坚挺,从而使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势货币或硬通货。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处于逆差状态,以致对外债务增加或国际储各日趋减少,该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就会降低,在外汇市场上对外币的需求增多, 本国货币的汇率就比较疲软,从而使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弱势或软通货二 3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影响该国的商品价格变化和通货膨胀的程度。当一国国际收支经常保持顺差,夕巨率较少波动,物价稳定,通货供应量正常,有利于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反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如果本国货币汇率下跌保持在一定程度,即国内物价上涨程度落后于本国货币汇率的跌幅,则对于促进该国的出口贸易具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如果逆差严重,本国货币汇率大幅度下跌,货币对外价值相应降低,必将导致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急剧上升,带动国内物价普遍上涨,从而引起或加剧该国通货膨胀的严重发展。 。市场经济国家总是根据国际收支状况来调整其货币金融政策,特别当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时,除了对外举债或动用储备以弥补其逆差外,还经常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以防止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或缓和国际收支危机。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是:(1)调整利率水平,制定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措施, 吸引外国资金流入。(2)紧缩信用,控制国内通货膨胀。(3)加强市场干预,稳定货币汇率。(4)从外汇资金上开源节流,扩大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节约外汇支出,增加外汇积累。(5)加强外汇管制、实行复汇率制等措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需要通过国际收支统计才能得到系统的反映, 而帐的方法对收集的有关衡表的形式反映一国与其池国家由经济往来引起的收付。 ,如果一国国内投资和消费超过国内生产总值,这个缺口就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贸易及劳务的差额(逆差、,这一部分就需要由国际收支其它项目的顺差来弥补。国际收支与本国货币的供
国际收支统计理论及其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