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刘志华一、引言教育部于二十一世纪之初成立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公元二○○一年订为生命教育年,我的感觉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社会对教改的重视,似乎已从制度面的考虑逐渐扩大深化到对人生价值面的关怀,这的确是很令人振奋的事。台湾当代社会的诸多乱象,最深的根源无非都与人生价值观的模糊或扭曲有关。生命教育的推动意味着,我们不再只是花时间抱怨教育的恶质化或批评现代人都是「人心不古」,我们要开始认真思考台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宏观」、「有深度」、「有人的味道」的下一代;更要开始卷起袖子努力,让这样的愿景早日实现。这个愿景很艰巨,更不是一蹴可几的,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可忧的是,树人是百年的事业,这踏出的第一步必须永续踏出,才能终底于成,而我们是否准备好这么做呢?再者,踏出的方向是否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又,什么是生命教育的目标?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想清楚,生命教育将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或者,即使想清楚了,但在主客观环境的阻碍下,无法朝着它永续努力,生命教育年仍将难逃热闹一时的命运。我这样说并无意要泼冷水,实在是因为「教育并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种「前人种树」。种树者不但不能期待乘凉,还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与智慧,才能在未见树影之前,便从「大树成荫」的愿景汲取力量,并持恒努力。如果承办人员应付公事、主事者期待一时绩效,执政诸公也只问此与选票相干否,那就很难避免以短线操作的心态来进行应该永续经营的事业。就这一点而言,我不得不说,这是当前台湾社会推动任何有价值工作时的最大隐忧。不过,话说回来,任何有心于教改的人,都有认清环境险阻的义务,却没有怀忧丧志的权利。与其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抱怨台湾社会的种种问题,不如抽出其中部分时间来思考,我可以作些什么;又可以如何结合具相同理想的人们,来彼此合作,砥砺志节。二、推动生命教育的背景二十世纪台湾教育的普及成就了我国在政治、经济与科技各方面的长足进步,然而,过份重视理工实用、轻忽人文理想的教育体制,也让社会付出沈痛代价。这代价包含许多面相,例如伦理观念的模糊、暴力猖獗、家庭功能式微、社会不正义,乃至政经乱象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成为自私、贪婪的工作机器,充满效率与享乐的迷思,实则与自己、别人以及自然的关系愈来愈疏离而不自觉。等而下者,念医的想的不是悬壶济世,而是月入数十万;做工程的想的不是建设正义为何物,一心只想为大财团打官司;从政者也不以服务众人为己任,却把政治变成高明的骗术;连当老师的也无几人有人师之志,挤破头抢教职只因为这位子是铁饭碗,又有寒暑假。总而言之一句话,今日教育体系下不少读书之「士」,念兹在兹的大概不是什么「士志于道」,而是如何考进热门科系,好能有一天鲤跃龙门,闻得梅花扑鼻香。知识分子尚且如此,整个社会弥漫着上下交相贼、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气氛,也就不足为奇了。社会充满了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成员,个人当然应该负起责任,然而教育体系的实用功利主义更是难辞其咎。因为,重实用、轻理想的教育体系正是只教学生如何活下去的方法,却不与学生一起探索生命意义与目的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精于生存手段(甚至不择手段),却昧于生活意义或生命目的,岂非再自然不过的结果? 显然,二十一世纪的台湾社会需要在整个教育体制的精神与内涵上有所更新。学校教育不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1012****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