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总纲第二章旅游资源现状第三章性质、范围和目标第四章园区主题特色和定位第五章旅游线路与服务体系规划第六章保护环卫设施配置及管理要求第七章基础设施配置及管理要求第八章植物景观规划第九章旅游安全设施配置和管理要求第十章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二章实施规划管理的建议第十三章附则附图前言白龙山生态旅游区距兴义市21公里,距国家风景名胜区万峰林约12公里,隶属于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规划面积约15000亩,规划范围内有华山松林、人工高山草场、十里杜鹃等景观;有黔西南享有较高的声誉的黔西南州最高峰、神仙岩等。再加上七舍镇本地的岩峰洞风景区、古城垣遗址、原始山林等自然资源、浓郁的风土人情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白龙山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白龙山以前由政府建设,景区现有一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目前,经过兴义市招商引资,引进我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对白龙山草场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我公司在决定投资后,旅游作为投资的一大主要项目,立即组织了专题项目经理部,对白龙山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对其认真的比较分析,明确定位,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多次与七舍镇政府及兴义市的相关部门接洽,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本规划。该景区规划范围约15000亩,,前期主要开发现有管理房周围、神仙岩地段。景区为生态娱乐、生态健身、生态避暑、民俗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度假旅游地。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3、《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贵州森林旅游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文件。二、规划指导思想挖掘绿色生态文化和度假休闲文化的内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园区的实际,配套旅游“六要素”设施,满足人们生态体育健身、生态观光游览、生态休闲度假等需求,将园区建设成特色鲜明、主题突出、设施齐全的城郊型主题生态旅游区,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三、规划原则1、发展经济的原则: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审美需求,满足游人旅游的各种需求。2、突出特色的原则:开发具有独特性、垄断性的项目和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3、市场导向的原则:面向不同的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4、系统协调原则: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求,以及生态养殖、种植示范的要求,合理布局各主题园区,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生态系统,保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二章旅游资源现状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白龙山距兴义市21公里,距国家风景名胜区万峰林约12公里;七舍镇是黔西南的西南交通要道,是到雄武镇、白瓦窑镇、鲁布革的必经之地,西可到云南,东可到广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白龙山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600mm,平均湿度75%;全年日照22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平均海拔约2000米,,为黔西南州最高峰。白龙山旅游与畜牧业发展浑然天成,草场区有几千亩的野生杜鹃花和灌木林,森林覆盖率68%,植被保存完好且多为原始生态灌木林,野生马缨、绣球、露珠、紫花杜鹃、大白花杜鹃、蘑菇、野菜、野果等,岩杉、山茶花、香樟等珍贵树种,红腹锦鸡、斑鸠、喜鹊等多种珍稀动物。第三章性质、范围和目标一、性质:以大面积南亚热带优良树种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特色,以体育健身、生态游览、森林科普、休闲度假等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主题生态旅游区。二、范围:由革上办事处为主的部分林地和草场范围构成,总面积15000亩。三、规划总目标:建成白龙山贵州大型生态度假旅游区。具体指标如下:(一)生态环境质量:到建设期末森林覆盖率达85%,;生物多样性超过现有的水平。(二)游人规模:到2010年达18万人次;。(三)旅游接待、游览、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经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达到国家AAA级旅游区的标准。第四章园区主题特色和定位一、园区主题特色为:以大面积高山草场、十里杜鹃为依托,挖掘森林绿色文化和避暑、体育休闲文化的特色,将体育运动引入生态之中,开展生态体育健身运动、生态游赏和生态休闲度假三大主题的旅游项目,构筑绿色欢乐平
白龙山生态旅游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