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期间生活历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2. 学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的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 2. 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的描写,表现贝多芬非凡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 3. 《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的理解。 教学设想: (1)课前预习: 1.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或者教师提供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后学生整理资料,讲述以下内容:(学生可以互为补充)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创作了哪些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造过程 (7)找出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句子 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提炼信息能力、表达能力。 ,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课堂学习: 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主体性的教学原则。 作业布置: 采用分层布置法,给学生布置易、中、难三项作业,做自己喜欢做的那一项,体现民主性。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自制卡片数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第九交响曲》,发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相关资料。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资料,(5分钟)或者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讲述贝多芬的以下内容:(学生可以互为补充)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创作了哪些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造过程 (7)找出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句子 2. 简介作者罗曼·罗兰和翻译家傅雷先生 (二)、音、形、义检查,采用资料助读法:(课件展示出来) 第一张卡片:呕(ǒu)歌:歌颂。呕:歌唱。 踌躇(chóu chú):犹豫 第二张卡片:阕(què):量词。乐曲一首为一阕。深邃(suì)深沉。 第三张卡片:摩:按摩、观摩、摩擦、揣摩 摹:描摹、临摹、摹本 第四张卡片: hé平和、温和、讲和、和风 hè一唱百和、和诗一首 . 和 hú这一牌我和了 huó和泥、和面 huò和稀泥 第五张卡片: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凄然:形容悲伤。 目的:如果将每课的字词都整理在卡片上,在卡片的背面写上答案,那么学生就可以随时用来自己测试。 (三)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 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后的点滴感受。 师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第九交响曲》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什么?它的原题又是什么? (2)如何理解“在一阙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3)作者为何要描写贝多芬在演出《第九交响曲》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这一细节? (4)《第九交响曲》是如何表现欢乐这一主题的? (四)课后练习 : 讨论:贝多芬是天才,那么这位天才是天生的吗?为什么?(要求用事实说明)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 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描写的学习,理解《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贝多芬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