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 农村教师· 农村教师培训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 李瑾瑜 2008 年1月11日一、关于“农村教育”的认识?农村教育是指在农村社会经济环境里,对农村居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教育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农村教育表现为一种“离农”的教育,它以城市为中心, 培养离开农村、农业进入城市主流文化而不是回归乡土文化的人才。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又表现为一种“为农”的教育,它强调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农村教育为农村发展服务的职能。?“为农”教育是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 “离农”教育则是农民自主的民间价值取向。但是,农村教育条件差,质量低,绝大多数农村人不能通过教育实现改变身份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理想与梦想,农村教育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大多数农村人对农村教育并不满意。?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反映农村教育要么“离农”,要么“为农”。因为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农村教育一旦选择其中之一, 就意味着对另一个的背离,使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功能认识陷入困境。“为农”教育要求农村学生服务农村、安守农村、扎根农村,这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但却不利于农村孩子的社会流动, 有违社会公平原则。“离农”教育虽然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流向城市的可能性,却造成农村教育疏远农村社会,不利于农村的进步。?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城市就象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农村人,特别是农村的上过学的年轻人, “离农”成为大多数农村孩子选择上学的唯一动力, 也是获得教育收益的唯一出路。农村孩子将教育看成是掌握文化知识,积聚城市阶层所需要的文化资本,最终改变农民的身份。但农村知识精英流向城市, 造成农村人才匮乏,从根本上滞缓了农村的发展,使农村贫困化更加严重。?消解农村教育“离农”和“为农”的悖论, 有人提出实现城市化或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差异,消除城乡之间的封闭、对立与分割,这样,农村教育功能变得多样化。还有人提出城市“反哺”农村。这些思路有一定道理。但能否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城镇化和城市化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中最重大的变迁之一。城镇发展模式主要以乡村社区为重点,强调“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结果城镇遍地开花,占用大量土地,又达不到效果。城市化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以大城市各种生产要素集聚效应,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或扩散效应。?城市财富的不断积累加剧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城市是财富高度聚集的区域,城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财富流向的变化。城市与农村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半学条件、师资水平差别十分明显,获得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严重不平衡,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负担过重,丧失教育的机会更多。?我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缺憾是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式教育为主,面向广大农民的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很不完善, 甚至缺失。
农村教育农村教师农村教师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