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地名为和三国蜀汉相关的地名[ 锦官城。] 这个大家都知道, 说这个是为了引出下一个。四川是中国蚕桑产区, 蜀锦在东汉是已负盛名, 古人利用流经成都的流江濯锦, 色泽鲜丽, 蜀汉时设管织锦之官, 驻地称锦官城, 因而有锦城之称, 蜀汉在成都置锦官城,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在历史上这里是蜀锦的主要产地与集散中心。南朝梁的李膺在其《益州记》里写道: “锦城在益州南、笞桥西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也。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在。”之后锦官城便成了成都的别称,代指整个成都。[ 车官城。] 大约在汉末至蜀汉年间, 车官城落户成都, 字面上就是造车的工厂, 然而, 在现今我们可以查阅的所有东汉王朝官方史料中, 却绝少能看到对车官城的记载, 汉王朝对它似乎一直讳莫如深。有关车官城只言片语的史料,是晋代史学家常璩透露的。常璩在《华阳国志》说,车官城并非一座孤立小城,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都设有军营, 将它拱卫其中。常璩记载的是车官城的外部信息, 城内到底是什么模样, 从古至今却未曾有一名史学家披露过, 显然, 如果单单是个造车厂, 汉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出动大军守卫它。在东汉王朝的设想中, 车官城被赋予了军事上的意义, 东汉王朝作战用的战车, 许多也是来自于此。伴随着东汉王朝外交政策的起伏及与北方匈奴的交恶, 越来越多的战车从这里走向了战场。“闭门造车”这个成语, 是车官城这个国家工厂最生动的写照。后来也代指整个成都, 但不及锦官城有名,可能还是和车官城的神秘有关吧。[ 芙蓉城。] 五代后蜀王孟昶, 作为一国人君为了讨皇妃花蕊夫人欢心, 颁发诏令, 在城墙上遍杆芙蓉, 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秋间盛开,蔚若锦绣。成都,整整一座城市成为那个动荡不安时代中,天下最大最幽静的花园城了。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扩展[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 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 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 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 龟化城。][ 说法一。] 秦汉时期, 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 316 年, 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 311 年, 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 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出自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 ‘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简称龟城。[ 说法二。] 张仪修筑成都城墙时, 最初是按照秦咸阳城来修的, 但屡筑屡垮, 后来有大龟浮于江中, 张仪受到乌龟龟背上的图案的启示重修设计成都的城墙,后来就没有垮过了。龟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 长寿的象征, 是四灵之一, 四神中的玄武也有龟的形象。虽然被某地网痞曲解了意思, 不过反而暴露出某地部分网友集体性的无知, 当然, 故意的曲解也和个人素质挂钩。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你们所不能及的。[ 摩诃池。] 摩诃池始于隋朝,隋炀帝开皇二年(586 年) ,益州刺史杨秀镇蜀,展筑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为池。摩诃池得名于一位西域僧人。唐人卢求《成都记》:“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 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日: ‘摩河宫毗罗’, 盖摩诃为大宫, 毗罗为龙, 谓此池广大有龙, 因名摩诃池。”摩诃池始成初期, 面积约 500 亩, 只能靠贮蓄天然雨洪。唐代, 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发展,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 年), 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 并与摩诃池连通; 唐宣宗大中七年(853 年), 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河( 禁河), 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汇入油子河( 府河) 。据清李元《蜀水经》,流江“又东为金水河,入成都县城,汇为摩诃池,又东酾为解玉溪,又东穿华阳县城而出,入油子河”。从而构筑了成都城市水利设施完整的河湖水系, 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与盎然生机。随后几千年一直是游玩之地,闻名一时,众多文人骚客到此玩赏,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1665 年),于蜀王府废墟上兴建贡院,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民作为演武场。至此, 历时 1300 余年, 令唐代诗人武元衡,“爱水看花日日来”, 南宋诗人陆游“一过一销魂”的“摩诃大池苑”消失殆尽,无迹可寻,为后人留下无尽惋惜和绵绵思恋。倘或如今还在,想必丝毫不逊色于西湖。[ 散花楼。] 散花楼,建于著名皇家园林摩
成都地名来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