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剖析摘要: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不仅需要学校学术诚信教育制度建设、学术诚信个人档案制度建设,还需要建立一系列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中介制度。健全与完善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才能推进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一、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含义制度概念是源于西方信用社会语境下一种方式,英文表达为“institution”,泛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规章与行动准则。杰克?奈特总结出制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一个制度是一套以某些方式构建社会互动规则。第二,一套规则要成为制度,相关团体与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了解这些规则。”[1]道格拉斯?C?诺思对于制度认识与杰克?奈特相似,他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规则,守法程序与行为道德规范。”[2]廖小平认为制度:“一般被看做一种由人们所制定或自发形成,具有普适性,以激励、支配与约束人们行为社会规范与规则体系。”[3]由以上三位观点可见,制度含义极其丰富。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内容(一)加强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前提是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系统,并建立统一、电子化学术诚信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就是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记录与反映个人学术诚信表现,以个人或者学术团体为单位、以电子化数据材料为主要形式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学术诚信档案中学术诚信行为记录是根据学生真实学术科研活动为基础进行记录,不是凭空编撰,是学术诚信行为实时记录。这种形式学术诚信档案制度有可操作性强、记录对象针对性、学生实时参与性及教育性等特点。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可操作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中所有记录内容都是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实际表现,学校学术诚信管理部门、学院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及辅导员等执行主体都能通过数据库系统如实记录在案,可操作性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针对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是专门对大学生学术研究与学术实践活动而制定档案,是对大学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实行动态管理。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参与性表现在:学校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个人学术诚信档案,在学生登录学术诚信档案第一时间,就要在电子化“学术诚信承诺书”上郑重签字,并且在以后学术诚信记录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个人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查阅自己学术诚信档案,对于学术诚信档案记录存在异议,可以直接向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提出,并申请重新审核,整个档案建立、记录、审核、确定过程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学术诚信档案制度教育性表现在:学生学术诚信奋斗目标确立、学术诚信自我教育、学术诚信理想信念形成及学术诚信行为正确选择等都属于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教育性体现。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培育离不开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其将推动大学生学术规范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高校学术诚信信念提升与学术诚信氛围营造。(二)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就是在正确学术诚信价值观念指导下,根据国家与学校学术诚信规范、行为准则与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目标,使用学术诚信有关理论基础与规范技术,收集学术诚信基本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信念与学术诚信行为选择进行全面、客观与公正评判过程。学校层面要成立学术诚信评价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是以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规范、促进学术诚信制度发展及调动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修养与学术诚信制
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