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研究新进展提纲 n H. Pylori 的介绍 n H. Pylori 的致病机理 n H. Pylori 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n H. Pylori 免疫致病机理 n H. Pylori 疫苗研制 n1983 - Warren 和 Marshall 成功分离 H. Pylori n1989 - Grodwin 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Helicobecter pylori, H. Pylori ) H. Pylori 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 n光镜: Gram(-) S 形或弧形杆菌 n电镜:单极多鞭毛 n微需氧菌, 5-0% O 2、 8-12%CO 2 n生长温度 33- ℃ n pH - HP 的悬滴负染标本透射电镜× 4800 HP 密集地粘附在胃上皮细胞表面超薄切片透射电镜×8000 Hp :幽门螺杆菌 Ep :胃上皮细胞 Hp 借鞭毛初步粘附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扫描电镜×20000 幽门螺杆菌 Ep :胃上皮细胞 Hp 感染年龄分布的类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年(岁) Hp感率( %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H. Pylori 的致病机制 n 的定植运动 n毒素(毒力因子)引起的粘膜损害 n宿主的免疫介导的粘膜损伤 n 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胃酸分泌异常 H. Pylori 的运动和定植 n鞭毛和螺旋状运动 n粘附因子 u血凝素 u内皮素样蛋白 u Lewis 血型抗原连接粘附素 u粘附素脂蛋白 n胃酸抑制蛋白 n热休克蛋白 n逃避免疫反应 u紧密附着 u表面抗原表达
幽门螺杆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