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合一”——辽宁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掠影进入 2010 年, 辽宁广播电视台的表现非常抢眼:卫视频道在全天时段省级卫视排行榜中跃居前 5位, 北方频道瞄准高端定位尽显文化品格和高雅气质, 东北第一家 24 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广播频道培养了一大批“两栖”作战记者。资源整合、广电一体化蓄积起来的能量瞬间迸发,魅力四射。业内惊叹:“三台合一”不但为辽宁广电做大做强奠定了体制基础, 也为全国广电改革提供了模板, 通过打造统一的“物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化学反应”,成为引领广电改革的“辽宁模式”。化学反应, 加法做出乘法效应多媒体时代, 广电市场竞争十分惨烈,“集团化作战”已是天下大势, 资源整合不仅“顺其势”而且“逢其时”。与以往不同的是,辽宁广电这次重组不是堆积木似的“物理叠加”,而是脱胎换骨的“化学反应”、实质性合并。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和辽宁教育电视台三台机构框架被彻底打破: 内设机构从过去的 91 个整合为目前的 40 个,180 名中层干部、 2757 名员工按照双向选择、统一调配的原则, 重新各就各位; 频道、栏目、主持人等品牌资源迅速集结,广播电视优势资源跨界整合。既遵循新闻规律, 又张扬媒体个性, 加法做出了乘法效应。今年 1月1日晚 6时 30分, 《辽宁新闻》首次实现卫视新闻和广播新闻并机播出;1月22日,广电记者首次联袂亮相全省“两会”,原广播记者频繁出镜,电视记者的声音也频繁出现在广播新闻中。整合前, 广播采访队伍不足 20人, 新闻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除了《全省新闻联播》, 其他新闻栏目经常“无米下锅”; 整合后, 电视记者与电台记者、地方记者近 200 人兵合一处, 不仅推出了东北首个 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广播频道,而且采取“前期新闻采集一体化、后期制作播出个性化”的运行模式, 形成了立体交叉、开放递进的互动传播网, 从而实现了内容资源的多次开发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往参加全省“两会”,三台出动 80余人仍捉襟见肘,今年“两会”, 人员少了 20 多人, 但开设的栏目和发稿量却增加了一倍。全者在北京直播间统一录制、互动播出,充分发挥了记者“两栖”作战的能力,令同行刮目。《体坛演义》是辽宁电台的名牌栏目,主持人金鑫以犀利的语言、辛辣的点评深受听众喜爱。今年新年伊始, 一直“躲在幕布后面”的他突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主持了一档电视版的《体坛演义》;与此同时,在电视上火爆异常的《明星转起来》、《王刚讲故事》等节目也经过编辑的精心剪辑,转换成音频,出现在广播频率中。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总监郭明航对记者说: 受众收听广播主要集中在早 6 点到晚 6点, 收看电视节目主要集中在晚上 6 点到 12点,广电联手为受众烹制了一道不间断的视听盛宴。制播分离,从“瞄准播出”到“瞄准市场”去年年终岁尾,催泪大戏《情系北大荒》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细心的观众发现,在这部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出品名单上, 赫然写着辽宁广播电视台及其麾下七星影业有限公司的名字。辽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宏宇告诉记者: 三台合一不是目的, 目的是突破原有体制框架束缚, 改变传统赢利模式, 做大市场增量, 以产业繁荣促进事业发展, 以事业发展带动产业繁荣, 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广电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后的辽宁广播
辽宁三台合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