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英山县思源学校闵彩霓【设计理念】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的写作特色。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词。2、理解《渔歌子》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回顾《忆江南》。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注意读准生字,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3)再指名读,注意节奏。(4)教师引读,全班齐读。三、品味词中画。1、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西塞山、桃花、流水、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2、借助注释,理解词的内容,并想象诗中的画面。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所描写的画面。3、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播放音乐,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幅迷人的画卷,去听一听,看一看,再闻一闻……?学生交流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画面的美。四、品出“钓”中情。1、“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指名说2、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引导体会作者不须归的情怀。张志和能钓到鱼吗?学生畅所欲言。那么,你觉得他钓着些什么了?3、教师范读,学生配乐朗读。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五、课外拓展,升华诗中情:1、简介作者张志和。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便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还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
英山县思源学校闵彩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