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粒级配:是指土中各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或土中中各粒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6、塑性指数:表示粘性土呈可塑状态的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其大小等于液限与塑限的差7、液性指数:表征了粘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用来区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1、自重应力:由土体本身重量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2、附加应力:由外荷载(建筑荷载)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3、基底压力: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力。3、渗透力: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4、流土: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某一范围内土粒群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5、管涌: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6、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时的土压力p0的比值。7、前期固结压力: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8、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9、固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对外荷载产生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2、土的极限平衡状态: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相切时的应力状态。3、极限平衡条件:根据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来研究土体单元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应力条件及大小主应力之间的关系,该关系称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7、灵敏度: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1、土压力: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2、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3、主动土压力: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降为最小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向着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达到最大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5、挡土墙:为了防止土体的滑坡或坍塌而修建的支挡结构物。1、土坡:由于天然或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2、滑坡: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着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滑动而丧失稳定性。1、临塑荷载: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即地基土由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段时所承受的基底压力。2、临界荷载:将塑性区开展深度控制在某一范围内时所对应的荷载。3、塑性区:地基土中产生塑性变形(剪切破坏)的区域。2、不均匀系数:用来描述土粒的不均匀性大小的指标。3、曲率系数:用来反映颗分曲线的整体形状和细粒含量多少的指标。4、液限:是指土体处于可塑态和流动态的界限含水率,用wl表示。5、塑限:是指土体处于可塑态和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用wp表示。8、最大干密度:在击实曲线中,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某一值时,干密度可以达到了最大值,这一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用ρdmax表示。9、最优含水率:在击实曲线中,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某一值时,干密度可以达到了最大值,这一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用wop表示。10、灵敏度: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4、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于地基表面,由于建造建筑物而新增加的压力,即导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又称基底净压力。5、有效应力:在总应力中由土体骨架承担的应力,其大小等于土体面积上的平均竖向粒间应力。6、孔隙水应力:在总应力中由土体中孔隙水承担的应
土力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