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腘窝囊肿22例治疗体会1.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腘窝囊肿22例治疗体会(1)黄文海李昌友潘月勤【摘要】目的探讨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麻醉下将腘窝囊肿基底残端囊壁敞开翻转缝合。结果19例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法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腘窝囊肿基底残端囊壁敞开翻转缝合术式疗效可靠,结合原发病变治疗,可减少囊肿复发。【关键词】腘窝囊肿缝合技术腘窝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关节内疾患密切相关,往往伴随关节内症状。自20XX年我们对22例腘窝囊肿病人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3~72岁,平均55岁。通过查体、摄片、核磁共振、血生化等检查,大致找出原发病因:膝关节骨关节炎12例,滑膜炎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半月板病变2例。发病时间为10个月~9年,平均年。本组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膝后疼痛、腘窝区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治疗方法初诊时行腘窝囊肿的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外敷内服中药等保守治疗,复诊肿块无消失、症状无明显改善者,转为手术治疗。行术前常规检查,择期手术。手术选择腰麻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取俯卧位,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做腘窝部“S”切口,自外上向内下,长约7-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出膨出的囊肿,沿囊肿周围做钝性分离,并向其深部和根部解剖。尽量保持囊肿不破,观察囊肿与周围的关系,妥善保护腘窝的血管和神经。后沿囊壁分离至蒂部或近基底部,基底小的且不和关节相通的囊肿,能切除的则直接切除,否则切除大部分囊壁组织,只保留基底部一定长度的囊壁。用止血钳呈三角形夹住残余的囊壁,用1号丝线将其翻转缝于周围组织,使其囊肿的残端开口呈潜在的敞开状,不缝合深筋膜。松止血带,彻底止血,冲洗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1根,缝合皮下和皮肤。腘窝用棉垫填塞,外用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处理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术后第2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术后7天起床,10天开始行走,2周拆线,去除石膏固定。嘱病人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活动或损伤,并使用活血化淤中草药内服以及外敷成药活血散等改善腘窝部的气血运行,针对水湿积聚予以施治。2结果本组22例中,19例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法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定[1],术后0级16例,Ⅰ级2例,Ⅲ级1例,优良率达95%。疗效差者合并半月板损伤,后转至上级医院行关节镜手术。3讨论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有定论,较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由于关节内病变如骨关节炎、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半月板病变、游离体、关节内感染等产生的关节积液增多引起的囊内压增高,通过平股骨髁内侧腓肠肌肌腱处的横向裂隙样结构进入半膜肌腓肠肌滑囊,但不能从半膜肌腓肠肌滑囊流向关节腔,形成所谓的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导致囊肿的形成和持续存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腘窝囊肿的发病率增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治疗方法无症状的腘窝囊肿可以不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有症状的腘窝囊肿保守治疗无效宜手术治疗。单纯囊肿切除最早被应用于有症状的腘窝囊肿治疗,但切除后有很高的复发率。由于解剖上认识到大部分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通,有人采用关闭腘窝囊肿与关节腔之间的通道,并用腓肠肌和半膜肌

腘窝囊肿22例治疗体会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hongz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