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文献标识码:B 目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等多种版本,相同教学内容在这些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呈现方式不完全相同。虽然“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思维仍然被教科书所束缚。如有教师在用苏教版化学1与化学2分别进行“碳酸钠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中热量”等教学时,花大量时间讲解“由氯化钠制备碳酸钠(侯德榜制碱法)原理”,或“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下课了教师还意犹未尽。这些内容虽然教材在拓展视野等栏目中有所呈现,但不属于相应模块教学要求,这样反而冲淡了课堂教学主要学习目标。其实,“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依据课程标准,主动驾驭教材,合理调整教材,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也就是要进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本文以化学1中“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为例,简述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一般程序。 1研读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编制课程标准,主要是从“学生应被教什么”与“预期水平学习结果是什么”等方面,对相应学生学做出了明确规定,它是教科书等文本材料上位材料,对教科书等文本材料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教师课程实施也具有规定性与指导性。所以,研读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环节。就“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而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有“认识摩尔是物质量基本单位……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与学习化学重要作用”,“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相应“活动与剖析建议”是“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某些性质差异”[1]。这些都是制定学习目标与进行教学设计重要依据,必要时还需要参考《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文本要求。 2梳理具体要求 3剖析学情基础教学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等基础上达到新目标。因此,构建学习目标时必须要对学生学情进行剖析。“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属于实验基本操作范畴,在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学生已经学过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溶液,学习了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配制;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又掌握了物质质量与物质量之间关系。所有这些,都是计算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质量,以及配制一定体积物质量浓度溶液基础。但是,学生初中接触到化学实验基本都是定性实验,只是通过实验确定或检验是什么物质,或是通过实验了解物质具有怎样性质,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或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溶液操作精确度也不是很高。对于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这样高精确度实验从来没有体验;定量实验操作要点有哪些,在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操作不当会带来怎样实验结果学生也没有先备经验。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才能更好地制定学习目标,同时明确教学重难点。 4形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教学出发点,也是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方向。学习目标需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完整学习目标通常需要清晰地回答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与学到什么程度等4个问题。行为主体即为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应是学生行为,可以省略。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可观察、可测量具体行为。核心概念(名词)是行为动词指向对象。行为条件是指由学情基础与教学实践等组成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或完
怎样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