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淄博陶瓷发展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淄博陶瓷发展史.doc约前6010年一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约前5500年一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约前4040年一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肘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约前2010—约前1530年(龙山文化时期)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己发展到相当水平。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利啖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各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夏商周约前21世纪一约前16世纪(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根据淄博地区己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约前16世纪一约前11世纪(商代)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前11世纪一前771年(西周时期)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各地仍以生产鬲、鬻、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淄博地区制陶业开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业生产,许多私营作坊出现。产品由日用生活品扩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随着城邑建设的扩大,建筑陶空前发展。前221—前207年(秦代)秦统一中国后立郡县制、设齐郡,治临淄,辖今淄博大部地区。制陶业无大发展。仍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前206—25年(西汉)制陶业复兴,淄川地区发展尤快,建筑用陶的烧造技术和品种较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和扩大。陶塑,异军突起。25—220年(东汉)低温绿色釉陶器制作成功。各种陶器大量生产。制陶技术进入了新阶段。220—420年(三国•两晋)除西晋得到短暂统--、社会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里北方连年战乱,兵连祸结,淄博地区的制陶业一度逆转。临淄以及市区北部的陶器生产逐步衰退,制陶业由北向南转移。534—550年(北朝•东魏)今淄川区寨里村窑场兴起,以烧造青釉瓷开创淄博瓷器之先河,为中国北方最早生产青瓷的产地。550—577(北朝•北齐)寨里窑制瓷工艺明显进步,产品质量日渐精进。以青釉莲花瓣尊为代表,其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具有相汽高的艺术水平。同时,烧造黄色铅釉陶器。隋唐五代宋元581—618年(隋代)寨里窑继续烧造青釉瓷。618—907年(唐代)“贞观之治”后,淄川磁窑务(今磁村)窑场崛起。713

淄博陶瓷发展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