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过程电脑化的考量一、利用计算机规范职称评审中所用表格的填写个人申报评审职务资格,首先要填写评审表,有的评委会还要求填写各式各样的推荐表,在表格的填写说明中明确注明一律要用钢笔或毛笔填写,主要是为了利于存档这项规定是在现代化技术水平较不完善的情况下定下的。一份表格十几页,要用手抄二至四份,非常耗时不说,若碰上写字不好的人,字迹潦草、字体不规范,评委较难看懂,且会影响其心情,这势必影响职称评审的质量。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改革手工操作的弊端,采用计算机填制各类表格,一方面对申报者有利,使他们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能很方便地对所填内容进行增、删、改,以减步差错率和重复的劳动;另一方面对评审者有利,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表格,字体规范统一,版面清晰整洁,易于评委阅读,从而有利于提高评审质量;第三,从远程管理看,用计算机填写的表格可存人计算机磁盘中,可在网络上传输,有利于材料的上报,并为今后电脑可视化评审打下基础。在1999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我们就尝试过将高、中、初级三种评审表,用如今广泛应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PS和WORD分别制好空表,放上我校校园网的主页,供申报者自行下载、输入文字、打印输出。这样做受到了广大申报者及评审者的欢迎。二、用计算机建立各学科专家信息库,做好论文评审的保密工作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对申报者的论文、专着代表作或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是整个评审过程的关键,为了做到公正、保密,要求送两名同行专家评审。弼名专家不能都是本单位的,送审专家的名字也要对申报者保密。但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为,职改办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科专家的情况,这就成了把好评审质量关的难点所在。因此有人提出废除评审论文这一做法或直接交给评委会里的专家评审。但这样做,对于一些学科门类少的系列或许行得通,对于高校教师、自然科学等学科门类多的系列则行不通。我们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全省(自治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专家信息数据库,将各学科、各专业的高级专家的姓名、通讯录、所学专业、从事专业、研究方向、有何专长等等信息都存人数据库中,并进行全国联网,任何一个职改部f],查出同行专家的所在单位的地址直接寄去,有利于提高论文送审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三、利用计算机处理化指标体系,加强基层推荐的透明度申报者的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最了解的还是基层,因此要把好职称评审的质量关,必须从基层做起。为此,必须改变过去由个别领导看了材料写个鉴定就送审上报,写好写坏全凭领导喜好的做法。应该在基层将申报者的所有材料公示化,由群众对申报者的德、能、勤、绩、教学情况、科研能力、论文水平、材料的真实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评议、评分,才能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性、广泛性、和公正性。但要做好这一点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群众评议的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台评判体系,而这些体系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数值处理和统计分析,如果用手工操作则较烦琐又容易出错,不容易被基层接受,量化指标体系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要改变这一现象应该用计算机编制出相应的指标体系的计算程序,提供给基层,使之能很方便地处理群众评议的结果。四、利用计算机建立任职条件库,把好资格预审关申报者是否达到评审条件,要进行资格的预审,要审核申报者的学历、资历及其他任职条件是否符合《条例》的规定。
职称论文职称评审过程电脑化的考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