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11:31:51 阅读(6794) 评论(20) 收藏(343) 文|周曙峰 我们在做人力资源报告时,免不了要对一些人力资源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中有些是老板比较关心的,有些指标是老板不关心的。对于老板关心的指标,我们要做详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对于老板不关心的指标,我们一笔带过即可。 老板比较关心的指标归结起来有:员工数量与结构类指标,人力资源成本类指标,人力资源收益类指标,人员流动类指标,下面逐一介绍。员工数量与结构类指标1,各部门人员数量的比例。【定义】这个指标指的是各个部门的人数占全体公司人数的比例。【公式】各部门人员数量的比例=(部门人数/公司总人数)×100%【说明】我们可以参照行业标杆企业的标准来判断各个部门人员分布的合理性。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可以判断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比例是否合理,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人员比例,直接人员和间接人员的比例是否合理等等。2,管理人员的比例【定义】这个指标指的是管理人员的人数占全体公司人数的比例。【公式】管理人员的比例=(管理人员人数/公司总人数)×100%【说明】这个指标体现了公司的管理人员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直接管辖的人数在7-8个人是合理的,也就是管理人员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不绝对。一般来说,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比例越小,越是知识型企业,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越大。3,学历结构【定义】这个指标是指各个学历层次人员占全体公司人数的比例。【公式】各个学历层次人员的比例=(各个学历层次人员/公司总人数)×100%【说明】这个指标反映了员工受教育的水平。学历结构和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通常来讲,一个公司高学历的比例越高,说明这家企业的人员整体素质越高,员工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发展后劲。4,年龄结构【定义】这个指标是指各个年龄层次人员占全体公司人数的比例。【公式】各个年龄层次人员的比例=(各个年龄层次人员/公司总人数)×100%【说明】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各个年龄段的员工要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不同的企业对员工年龄分布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需要年轻的员工多些,体力好,能配合加班;像知识型企业,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经验,可能更偏向于年龄比较大的员工。人力资源成本类指标1,人事费用率【定义】这个指标是指人力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公式】人事费用率=(人力成本/销售收入)×100%【说明】人事费用率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的人工成本能够实现多少销售收入,反映了人力成本的使用效率。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人力成本一般包括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费用(单位部分)、员工福利费、招聘费、培训费、离职补偿等。2,薪资福利率【定义】这个指标是指薪酬福利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公式】薪资福利率=(薪酬福利支出/销售收入)×100%【说明】反映了薪酬福利支出的经济性。一般来说,薪酬福利包括在人力成本内,但是它比人力成本要容易计算,所以一般情况下用薪资福利率来间接反映人力成本的经济性。3,劳动分配率【定义】这个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公式】劳动分配率=(
人力资源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