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柳韵
竹姿
梅影
何为礼赞?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不平凡”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首尾照应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段落划分
1 2-4 5-6 7-8 9
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排比反问
白杨树
象征
抗日军民
层
层
深
入
树——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农民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写作背景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孔乙己》课件1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