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时期,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科学编制、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市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全面推进“三化一园”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经过建市以来尤其是“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市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十五”发展回顾“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翻两番、二十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和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提前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走上了奔宽裕小康的快车道。1、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十五”%,%,%,%。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步伐大大加快,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初步形成,非公经济比重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9:26:35演变为23∶37∶,。顺利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阶段性任务。2、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基础设施和城镇、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批重点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先后有一大批重大生产力项目建成投产。市区和各县(市、区)中心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建成区面积扩展,城镇人口增加,面貌焕然一新。3、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成效。“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行政区域调整阶段性工作顺利完成,撤消飞来峡区和英红区,撤并乡镇63个,并村及村改居工作效果良好教育、卫生、交通资源优化整合取得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制,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建立新的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顺利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4、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利用外资、民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台泥、海螺、建滔等一些国外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开始到我市投资落户,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产业群和开放型的经济格局。到2005年,,,%。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和农业良种良法进一步推广运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强化和巩固,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扩大。成功抵御了“非典”和禽流感的袭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普遍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有较大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扶贫开发取得新的进展,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6、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288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8元,%人均生产总值达9110元,约合1120美元(:1美元折算)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文化、娱乐等非食品支出增加,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十项民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正向宽裕小康迈进。(二)“十五”基本经验回顾总结,主要有十个方面:一是坚持更新观念解决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大力倡导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使山区干部从传统农业观念转变为发展工业观念,从等靠要观念转变为奋发有为观念,从计划经济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观念,大胆起用有干劲、有能力、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逐步提高山区干部的待遇,使老百姓普遍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坚持用“三化一园”战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市情的发展新路。在充分调研、借鉴吸收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
清远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