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浅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摘要]农村公路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农村公路养护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工作养护方面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三农”;农村公路;公路养护[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110-,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解决好,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方针政策。“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是农村的交通命脉,是农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保护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把这项服务于“三农”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此问题给出作者的浅薄分析。一、农村公路养护现状事权不明,养护机构不健全。由于管理办法缺乏强制力和具体实施细则,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市、县、乡三级还没有建立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目前县级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县交通局来实施,但是乡村两级都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和活力,效率低下,效果极差。公路用地至今还未依法确权,致使管理实施难以到位,路产路权屡遭损害,占用、损坏公路用地的事情频频发生,既严重制约了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也直接影响了依法治路的权威性和公路养护的正常秩序。重建设,轻养护。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面,一直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倾向。地方政府重建轻养以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不足,不能达到“即建即养、有路必养”的要求,造成农村公路建成后长期失养失管,这不仅导致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大幅降低,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潜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究其原因,建路是一件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相关部门及领导必然重视,而养护却是件细水长流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是出力不讨好的事,以至于没有什么积极性。建设技术标准低,配套设施不齐全,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土墙等公路构造物,附属设施差,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项目规划多以老路改造为主,工程设计以主体工程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为主,设计技术标准不高,多为四级路,附属配套设施不齐全,只是偏重主体工程质量,而排水设施、安全保障设施不齐全,再加上个别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的“豆腐渣”工程,给农村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压力。养护资金严重短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来源是国家补一点,市县贴一点,剩余地方配套。虽然国家对农村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资金较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的渠道来源,导致公路养管资金普遍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路养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加之部分地方政府非法挪用国家的专项建设资金,更使得资金短缺现象雪上加霜。超限
[农村公路养护浅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