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EventTreeAnalysis)法起源于决策树分析(简称DTA),它是一种按事故的因果关系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以一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成功或失败,正常或故障,安全或危险等)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面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第二章可靠性工程事件树分析的目的有:判断出事故发生与否,以便采取直观的安全方式;指出消除事故的根本措施,改进系统的安全状况;从宏观角度分析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可以找出最严重的事故后果,为确定顶上事件提供依据。:①确定初始事件(能够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②识别能消除初发事件的安全设计功能;③编制事件树;④简化事件树;⑤事件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⑥编制分析结果。第二章可靠性工程初始事件的识别初始事件通常是能够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初始事件选定是事件树分析的重要一环,初始事件应当是系统故障、设备故障、人为失误或是工艺异常等,如果所选定的初始事件能直接导致一个具体事故,事件树就能较好地确定事故的原因;可以用两种方法确定初始事件:根据系统设计、系统危险性评价、系统运行经验或事故经验等确定;根据系统重大故障或事故树分析,从其中间事件或初始事件中选择。第二章可靠性工程初始事件的安全功能初始事件做出响应的安全功能可被看成为防止初始事件造成后果的预防措施。安全功能措施通常包括:系统自动对初始事件的做出响应(包括自动停车系统);当初始事件发生时,报警器向操作者发出警报;操作工按设计要求或操作规程对报警做出响应;启动冷却系统、压力释放系统和破坏系统,以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设计对初始事件的影响起限制作用的围堤或封闭方法。第二章可靠性工程3)编制事件树事件树展开的是事故序列,由初始事件开始,再对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如何响应进行处理,其结果是明确地确定出由初始事件引起的事故。分析人员按事件顺序列出安全功能(措施)的动作,有时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在估计安全系统对异常状况的响应时,分析人员应仔细考虑正常工艺控制对异常状况的响应。第二章可靠性工程编制事件树的第一步,是写出初始事件和用于分析的安全功能(措施),初始事件列在左边,安全功能(措施)写在顶部(格内)。初始事件后面的下边一条线,代表初始事件发生后,虽然采取安全功能(措施),事故仍继续发展的那一支(路)。第二章可靠性工程第二步是评价安全功能(措施)。通常,只考虑两种可能:安全措施成功还是失败。假设初始事件已经发生,分析人员须确定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成功或失败的判定标准;接着判断如果安全措施成功或失败了,对事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如果对事故有影响,则事件树要分成两支,分别代表安全措施成功和安全措施失败,一般把成功一支放在上面,失败一支放在下面。如果该安全措施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什么影响,则不需分支,可进行下一项安全措施。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环境风险评价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