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作者:————————————————————————————————日期: 绍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2006—2010年)当前,我市农业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大趋势下,迫切需要市场主体的培育、产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本规划依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现状,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式、目标和建设重点,实施积极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推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基础、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一是总体数量已初具规模。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有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二是涉及产业领域日趋广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产业分类情况为:粮食5家,茶叶38家,蔬菜34家,花卉5家,干鲜果31家,竹木3家,畜禽29家,水产21家,农机服务6家,其他农特产品24家。三是合作服务内容日趋增多。合作社按服务内容分,技术合作服务型50个,流通合作服务型45个,产供销综合服务型101个,从过去的单纯技术推广服务,开始向技术、信息、加工、销售、储运等全程综合服务转变。四是示范和带动作用日趋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养大户、贩销大户、加工企业为主体,示范和辐射力较强,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民。,2005年为农户推销农产品10亿元,带动当地农业产值20亿元。当前,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依托市场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茶叶、蚕茧、畜产品(生猪、绍鸭、长毛兔等)、水产品(珍珠、南美白对虾、龟鳖、河蟹等)、笋竹、小京生花生、干鲜果(香榧、板栗等)、蔬菜、花卉、水稻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为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097家,;农副产品专业市场74家,;在建的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已有入园企业118家,建成投产87家。全市有农业观光园(包括规划或在建的)已达127个,,。其中建成的61个,。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营、合作条件。三是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出台并实施,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明确了规范要求,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2005年7月,省委办、省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浙委办〔2005〕73号),市和县(市、区)也都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形成了合作社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农民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农产品销售和加工企业及其它组织的市场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日益增强,有要求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联合起来,实行自我合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扩大生产,拓展加工和销售,从而达到增强自己、带动一批的双赢目标。但是也要看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社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规模偏小,带动力还不强,经营和服务水平还不高,运行还不够规范。因此,必须从当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出发,明确目标和重点,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坚持条件、遵循原则、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方针,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基本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按产业优势办社会的原则和市场运作的原
绍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