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太原市精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1. 建设背景 . 国家“两化融合”的政策 . 我省“两化融合”的思路 . 行业内外“两化融合”的经验 22. 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 指导思想 . 建设原则 43. 建设目标及达到的效果 . 建设目标 . 建设内容 . 预期达到的效果 74. 总体信息架构 . 信息架构 . 分类信息结构及流转 115. 总体应用架构 . 系统应用架构 . 技术路线 386. 安全生产应用平台建设 . 煤矿安全环境综合监控平台 . 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平台 .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 . 调度管理系统 .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 设备配套计划管理系统 .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 设备运维管理系统 . 机电设备点检系统 . 企业能耗管理系统 . 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应急救援管理系统 . 地质测量信息系统 737. 企业管理应用平台建设 .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 煤质销售管理系统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848. 基础平台建设 . 主数据管理系统 . 企业服务总线 . 业务流程管理 . 报表引擎 . 搜索引擎 . 信息门户 . 三维GIS展示平台 . 统一报警平台 . 统一维护平台 1109. 系统应用集成 . 应用集成 . 集团、县市监管单位集成 11410. 标准及评估体系建设 . 研究和完善信息化建设配套的企业规范 . 推动两化技术标准化 . 建设两化评估体系 11711. 保障措施 . 组织保障 . 基础保障 . 技术保障 . 人才保障 119 建设背景国家“两化融合”的政策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工作会议上提到:“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切入点,是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特色产业集群化等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加速推进的着力点,强力推进“两化融合”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行业内外“两化融合”的经验其他行业“两化融合”经验国内装备制造业的一些企业在产品与装备中融入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和装备达到了数字化、智能化,有的产品甚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对煤炭行业而言,像这种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范例还难得一见。冶金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十分明显的“减人提效”成果。如:宝钢的不锈钢生产线,500米的生产厂房日产15万吨钢板只有不到10个人/班,而我们许多矿井采用了先进的综采综掘设备,产量上去了,减人却不明显。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正从MIS时代向MIS+SIS时代演进的过程中。SIS,即厂级监控系统(SupervisorInformationSystem),是介于底层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MIS)之间的“中间件”。电厂一般有机、炉、电、控、BOP(Balanceofplant)几个生产环节,每个专业承担不同的生产分工,采用不同的生产过程,SIS系统涵盖了全厂的DCS数据信息以及辅助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实时分析机组的运行参数,通过系统强大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与优化的功能,对机组乃至全厂的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与优化;对底层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分析工具和数学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利用,帮助电厂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二次分析数据又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所用,从而帮助企业高层进行未来决策。其它像石油化工行业、铁路交通等,信息化应用也都有不少典型的事例。而煤炭企业目前信息化应用从整体而言,大多数还处于一般程度的业务应用水平;整个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在。煤炭行业先进企业“两化融合”经验国内先进煤炭企业,如神华集团、淮北矿业、龙矿集团,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共同特点是: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且有计划地落实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模型;建立了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综合信息
煤炭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