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之一:《师德新说》读后感假期里我认真研读了《师德新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经典读本这本书,这本书是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赵国柱和陈旭光主编,贺湖等其他几位副主编完成的,发表于2009年3月。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上篇和下篇。绪论主要讲解的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当代师德建设;上篇主要内容是对师德建设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这六个方面的详尽解读。下篇是从古至今追述师德溯源。我用了四天的时间一气呵成的读完了这本书,可谓是收获颇丰啊!可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范》中新增加了:教师要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内容。可以说师德是教育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师德规范。从孔夫子的“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到孟子的“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强调人要学会反省知耻与改过”,再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近代的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等等大师们的这些师德主张都是我们作为当代教师必须要学习的,而我们新的《规范》中的六个方面已经把这些都囊括在内了。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要具有人文精神、法制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协作精神、自律精神等等,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学会反思、体验、领悟,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师德建设,用新的《规范》来要求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这是重中之重,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热爱祖国就要从热爱学校开始,热爱人民就要从热爱学生做起,要尊重信任我们的学生,要坚信自己的学生是有发展前途的,是“孺子可教”的。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我在教学实践中有着真切的体会啊!我曾经教过一个叫逯松的学生,他其他的学科都不是特别的好,孩子很聪明,可是由于家庭的特殊性,这个孩子的惰性很强,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就有着不太愿意学的情绪,了解到这个,我就从多方面去调动他,让他在课堂上找到了那种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让他在我的幽默与诙谐课堂氛围中体会到了英语带给他的快乐,从此他愿意学了,每堂课上都能看到他积极的身影……,我想这就是这就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吧!整本书在阐述这六个方面时,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又给了我们许多经典的解析:如:老教师的爱国情,如何领会“爱全国模范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魏书生老师怎样教书育人,心中装着学生让平凡人伟大……等等,一系列的优秀经典之作,让我在研读之余,有着深思,有着感动,更多的是敬佩。相信像书中提到的“范跑跑事件”再也不会出现在我们这个优秀的教师队伍里了,因为像他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连最起码的保护学生这一条都没有做到,更别提无私奉献了,再伟大点的“为教育事业
师德新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