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docupa.--2002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较大量二甲基甲酰胺而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二甲基屮酰胺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二甲基甲酰胺所引起的急性屮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180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Z51-2002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3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有较大量二甲基甲酰胺的接触史;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经综合分析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4接触反应具有下列一项者R接触后有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腹部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接触后皮肤、粘膜出现灼痛、胀痛、麻木等刺激症状。)表现符合急性轻度屮毒性肝病(GBZ51-);b)出血性胃肠炎。(GBZ51-)o3重度中毒表现符合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GBZ51-),脱去污染的衣物,皮肤污染吋立即用清水冲洗。,主要保护肝脏。治疗出血性胃肠炎等对症治疗。。;中度中毒治愈后,一般不应从事肝脏毒物作业;重度屮毒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毒物作业。,按GB/T16180处理。7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经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由于毒物侵入途径与接触量不同。可有6—24小时潜伏期,故短期内接触较大剂量出现接触反应表现者,应观察24小时。,是以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损害为主,可有出血性胃肠炎,皮肤粘膜刺激症状,直接接触可出现皮炎或皮肤灼伤。,其临床表现轻者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其中腹痛尤为突出。重者表现为腹部剧烈灼痛或绞痛,多在上腹及脐周,亦可遍及全腹部,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化验可见粪潜血试验阳性,纤维内窥镜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伴出血点。出血性胃肠炎为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时较突出的表现,但据此诊断前,要注意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相鉴别。、血尿素氮、肌軒增高,一过性血压改变,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ST—T改变,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因此不作为诊断指标,但临床诊治时,需注意这些改变。,将GBZ51有关诊断分级及分级标准等摘录如下::在较短吋间内吸收较高浓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