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交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运输保障特点和启示吴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11) 摘要:从分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交通运输保障的特点人手,探讨了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军事交通动员、交通运输保障方式、交通运输线斗争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改革和创新交通动员机制、构建“陆、水、空一体”的保障方式和建立综合立体防卫体系等具体对策。关键词:未来战争;军交运输;保障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672—3953(2005)04—0012—04 在2003年美英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联军的“多维一体作战”和联合作战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同时进行,信息化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使用,战争模式和作战样式均有新的变化。战争中美英联军后勤保障表现出不凡的能力,美伊双方围绕后勤补给线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尤其是交通运输保障为作战提供了强大支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1主要特点 多法并举。实施快速投送从2002年11月10日开始至2003年3月19 日战争发起的前一天,美军运用各类运输船170余艘,大型运输机2万余架次,先后从美国本土、欧洲、中亚、亚太等地区向海湾投送兵力约3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000多辆,飞机1100余架,包括7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40余艘舰艇及大量其他武器装备, 300多万吨各类作战物资。为顺利地实现投送目的,联军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及时动员和集中投送工具。兵力投送前,在海上输送力量方面,美英不仅集中了海军大型运输船6O余艘,而且征用了5O艘大型民用商船,另从国外租商船11艘,使海上战略输送船只达120余艘。在空中输送力量方面,除成建制的战略输送力量外,美军首次动员了70余架大型民用运输飞机,并与数十家航空公司签订了依据收稿日期:200508—15 作者简介:吴更生(1964~),男,讲师战况所需可随时再征用近千架民用飞机的协议,为顺利实现远距离的快速投送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种投送方式综合并用,人员投送尽可能采用空中投送方式,不仅速度快而且可以避免过度疲劳;物资装备般采用海运方式,海上运量大,通常可进行预先投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战飞机依据其航程和可能担负的任务部署于预定空军基地。三是采用逐次到位的梯次投送方式。由于伊拉克周边国家大多数拒绝联军利用其领土和领空打伊,而科威特又地域狭小,容量有限。联军便按照作战部署进行分期分批投送,既解决了作战地区容量有限的矛盾,又可避免战争进展顺利时因向战区投送多余的后续兵力而造成反复和浪费。正是由于联军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安全按预定计划实现了投送目的。 快速机动。实施“即时保障”美英联军鉴于海湾战争运输保障的经验教训, 采用了与即时兵力投送相一致的“即时后勤补给”保障方案。即一切物资只是按需要的量在需要的时间投到需要的地点。这种注重经济成本的后勤保障方式,不仅可以避免物资的积压和浪费,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后勤负担。联军在保障西线美军第3 机械化步兵师主攻部队的进攻时,统配加强了73辆 5000加仑油罐半挂拖车,3套6万加仑燃料供应站,13套3000加仑前方地区加油装备,8套行进途中加油设备等,对该师实施“即时后勤补给”。保障了该师高速行军,完成日最高推进160km,5d推进 400km,进抵卡尔巴拉,达成了“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运输保障特点和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