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颜真卿的楷书字帖(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颜真卿的楷书字帖(七).doc颜真卿的楷书字帖(七)我想,是时候逐渐把颜真卿的章节告一个段落了,尽管写专栏不是网络发帖,不会有读者因为审美疲劳在后面跟帖骂你。但我还想把之前写了一半的欧阳询续上,或找容易写的碑帖来缓解我的交稿压力。颜真卿拖得时间长,是因为他活的够长乂能写,有唐一代书家辈出,他的石刻和墨迹遗存最多,时间跨度整整四十年。每件作品又几乎都有故事,足够写一本以上的专著。而在这里,我只能把前面有意无意写剩下的,出过单行本的颜真卿代表作按时间记一个流水账:《郭家庙碑》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十四日,名臣汾阳郡王郭子仪入觐,群臣在安福寺举行兴道Z会,仆射郭英?V两次把宦官鱼朝恩的座次排于尚书之前,激怒颜真卿,会后写了《与郭仆射书》,试图纠正郭的错误,书史称之为行书剧迹《争座位稿》。七天后,他应郭子仪之请为郭父郭敬之撰书的《郭氏家庙碑铭》立碑。碑高318厘米,宽170厘米。碑额“大唐赠太保兴国贞公庙碑”11字,是代宗李豫亲笔隶书。碑阳30行,行58字,颜真卿撰文并楷书,碑阴4列34行行书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名字,无书写者姓名,但显然不是颜真卿的手笔。(见图1)碑石原来在陕西布政司下庙,也就是传说中的郭子仪汾阳府邸家庙所在地,后来保存在西安蕃府,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2008年郭子仪的老家山西阳曲县郭家堡还按原样复原了一块等大的石碑,竟然刻得很认真,可以参考。(见图2)《郭氏家庙碑》的风格和《颜勤礼碑》接近,但却没有相应的地位,究其原因,或许是入碑林晚,拓片流传不广,但最主要的,是碑石保存情况不太好。明代赵??《石墨?华》记载了当时的保存情况:“其碑在役人杂?eZ所,虽巍然壁上,而不无磨蚀Z忧然/原碑笔画由于石面的斑驳显得纤细漫漁,而真正既早又好的拓本几乎没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早期拓本,有养心殿藏印,笔画粗些,但起止形状比晩近的拓本还要含混不清。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有翻刻,历来评价较高,但我认为还是失真。(见图3)天津杨柳青书画社1991年12开印本《天津艺术M物馆藏宋拓本:颜真卿书郭家庙碑》,版本最有价值,可惜印得比较没价值。(见图4)1988年天津市古籍书店“历代碑帖集萃”的16开《唐颜真卿书郭家庙碑》,保持了该书店一贯的中低水准。(见图5)1991巴蜀书社也岀了印木,没见过,不抱希望。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6开彩印的《颜真卿(二)?郭家庙碑》,用的是《忠义堂帖》,从《中国法帖全集》脱出來的,简介写得比较详细,彩印及格。(见图6)至于屮国书店1993年的“丿力代书法精华”《颜真卿书郭家庙碑(附碑阴记)》,标明是“无缺字本”,大家像往常一样,不用相信。(见图7)还见过民国时求古斋石印两册《颜鲁公书宋拓郭家庙碑》,是翻刻本,但有隶书碑额。(见图8)《大唐中兴颂》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安史Z乱”初平,颜真卿的旧友元结作《大唐中兴颂》以为“讽喻”。后来元结因为母亲去世,隐居永州涪溪守制,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制满时,请颜真卿书写《大唐中兴颂》,刻于祁阳濟溪崖壁上。关于颜真卿有没有到过酒溪,说法不一:朱关田《颜真卿年谱》认为“颜真卿不见永州之游,其书盖出元结千里祈求者”;涪溪本地的说法是,当时颜真卿正好抚州刺史任满北归,元结于是邀其绕道来涪溪小驻①。颂文正书,和《雁塔圣教序记》一样,竖行从右向左书写,,。21行,满行2

颜真卿的楷书字帖(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