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孙红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水稻的发病原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做了以下总结。
关键词: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144-01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床的主要病害。发病主要原因是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水稻立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为更加深入了解掌握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对立枯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掌握了其发病原因,筛选出了防效好的药剂,总结出“以药剂防治为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从2008—2010年应用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项目50万亩,,,,,总增产2725万公斤,。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1 研究内容
(1)安全有效药剂筛选;
(2)发病原因分析;
(3)综合防治技术。
2 研究方法
(1)试验、示范、推广;
(2)药剂筛选采用邓肯式研究方法;
(3)调查分析。
3 研究过程
水稻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为害,根据其为害特点,我们应用30%瑞苗清水剂、20%移栽灵乳油、77%多宁可湿性粉剂、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了多点小区对比试验。具体方法如下:2008年在秦家、双河、太平川进行多点次小区对比试验,每区面积为667平方米,共计27亩;2009年在2008年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在秦家、双河、太平川扩大了示范面积,每区面积为100亩,示范面积2500亩,示范推广应用面积20万亩;2010年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面积为30万亩。三年累计应用面积50万亩,,,总增产2725万公斤,。
4 研究效果
筛选出安全性好、防效好的药剂
通过三年的对比试验筛选出30%、20%、77%、增产等方面均好于对照药剂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
如表1,2所示。
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分析
病原菌及发病症状: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水稻旱育秧田常见的病害之一。包括镰刀菌(Fusarium spp)、腐霉菌(Pythium spp)、丝核菌(Rbizoctonia spp)。以腐霉菌致病性最强,以丝核菌致病力最弱,镰刀菌居中。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症状包括3种类型,即青枯死苗型、黄枯死苗型和立枯死苗型。青枯死苗型:心叶先开始纵卷成筒管状,后其余叶片也卷曲变细成针状,秧苗基部呈污绿色,叶片青绿
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