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6期 平原大学学报 JOURNALOFPINGYUANUNIVERSITY 2007年12月 宗教视野下的罪与罚奥康纳《善良的乡下人》的反讽艺术颜婉西(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奥康纳的小说《善良的乡下人》中,反讽渗透于小说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构造、意义生成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描绘了流行于南方社会的罪恶;通过透视女主人公信仰呈现悖逆的情景反讽,揭示了人的矛盾和精神困境;通过对于失乐园故事戏拟式的反讽,反映人之罪产生和人类生存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宗教信仰的匮乏。作者通过各种反讽手法说明宗教信仰的缺失导致人类生活在一个罪恶的世界,惟有基督教才能救赎人的罪恶,拯救人的灵魂,帮助人类重建自己的乐园。关键词:反讽;罪;宗教信仰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44(2007)06--0047--04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继文学大师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史上的另一块奇葩。她擅长把暴力、怪诞、死亡等灰暗色调与滑稽、荒诞、讽刺等喜剧因素糅合在一起,使其作品独具个人魅力。反讽的艺术手法是奥康纳小说的显著特征,是她独特的写作风格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殷企平认为:“反讽基调的作用很大。它牵制着小说诸多要素,包括情节的安排、结构的形成、悬念的制造、冲突的产生、人物的塑造以及人物跟人物之间的关系。”[1]1。反讽在奥康纳小说中,是渗透于其小说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构造、意义生成等方方面面的艺术手法。而在《善》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揭露了衰败的南方社会风气下,人们普遍流行的罪恶;通过女主人公信仰呈现悖逆的情景反讽,展现人身上的自相矛盾,深入透视人的精神困境;通过对于失乐园故事的戏拟式的反讽,对人类的罪和困境之谜做了次奇幻探索。作者以反讽这种含蓄曲折的手法反映现实,并试图给人们提供这样的启示:惟有基督教才能真正救赎人的罪恶,拯救人的灵魂而使其突破精神困境、重获尊严;并帮助人类重建自己的乐园。无望的能指寻找失落的所指小说以《善良的乡下人》为题目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整篇小说言语层面的反讽意味。能指“善良的”有两个所指,所指1是它的字面意思,另一个走向了所指1的对立面,即“邪恶的”、“堕落的”。另外从字面来看,“乡下人”的所指1不仅蕴涵“质朴诚实的乡下人”的意思,也包括“古老淳朴的民风和传统”的外延,所指2也指向这个所指的内涵外延的对立面。“所指1是表面意义,所指2才是反讽表达的真正意义所在。”L2j9我们发现奥康纳以遍布全文的讽刺语调指明一个可悲的事实:能指无法寻找约定俗成的所指1。奥康纳以此为题目表达了对于人性的缺失和人的堕落的悲凉情怀,对于失落的淳朴民风和善良人性的深切缅怀。作者首先通过霍普韦尔太太对弗里曼太太的称赞,把她作为“善良的乡下人”的所指。而从小说中更多的细节来看,弗里曼太太并非霍普韦尔太太所评价的那样“善良”。首先,弗里曼太太(— man)的名字就很有反讽意味。Freeman拆开来是 feeman,意思是“空闲的人”,而事实上别人对她的评价是“她件件事都得有份”;“要是她在事情平静下去之前没有到场,那么她管保就死了,就是这么回事。你的事情她全都想知道。,7131216如果她的爱管闲事只是大多“善良的乡下人”的一种古道衷肠的表现,那么作者可能只是
宗教视野下的罪与罚——奥康纳《善良的乡下人》的反讽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