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番薯丰收项目实施工作与技术总结番薯是我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 3700 亩左右。在过去较长的历史时期内, 由于推广品种及耕作技术落后, 所以番薯的单产很低。为了调整番薯品种结构,提高番薯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从 2009 至 2010 二年连续两年实施了,优质番薯新品种“紫番薯”及配套栽培技术”丰收计划项目。由于技术方案可行,措施得力,管理严密,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两年来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计划实施面积 800 亩, 2009 年计划 350 亩, 2010 年计划 450 亩; (二)优质番薯品种“紫番薯”推广率 95% 以上; (三) 采用覆盖薄膜 2—3层, 增温保湿育苗移栽规范技术 100% ; ( 四)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00% ; (五)比常规品种亩新增纯收益 1000 元以上; 二、采取的组织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该项目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实施, 副镇长、高级农艺师符达利同志任项目总指挥。农艺师魏秀章同志具体主持该项目的实施, 涉及项目的行政村由农业副主任和农技人员共同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人员的组织、资金物资的筹集使用、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等工作的领导, 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 搞好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服务。在一年一度镇政府召开的春耕生产动员及农业技术培训会上,对 37 个行政村分管农业的领导及农技人员 200 余人进行了培训。会后, 各村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共召开各种培训会 100 余次, 受训人数达 3 仟余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 5 仟余份, 使紫番薯栽培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 深入人心。在项目实 2 施过程中, 各农技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 发扬务实的精神, 向农民指导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保证了紫番薯的及时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创办高产示范,推动全面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别在梅砻、大坪、局村、三门等村共创办高产示范片 450 亩, 平均亩产 152 0 公斤, 亩产值 2280 元。其中局村村科技示范户刘昌永 2010 年从省农科院引进的紫番薯品种,“渝紫 263 ”创办中心示范片 158亩,亩产 180 0 公斤. 叶用番薯的再生能力强, 能于短时间内恢复生长, 迅速供应市场,以解决夏季蔬菜供应市场,以解决夏季蔬菜供应不足的困扰,市民反映口感优于木耳菜和空心菜, 茎叶的市场价维持在 2-3/ 斤, 亩综合产值在一万元以上, 是一极有发展前途的种植项目。通过创办高产示范活动, 推动了大面积紫番薯生产的平衡发展. 三、采取的技术措施(一)紫番薯的品种紫番薯有几十个品种, 经过筛选, 有适宜鲜食的、有适宜加工的、有适宜提取紫色素的,根据不同品种已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我认为, 农户种植紫番薯应首先认准市场, 选对品种。如果作为食用的一定要卖相好、表皮光滑、个头均匀、上市时间比普通品种提早, 适当控制紫番薯重量, 这样销路才会好; 如紫番薯是用于提取紫色素的,就要种紫色纯度高的;做酒的,就可选一些产量高的老品种。下面着重介绍“浙紫薯 1号”“紫薯 AD ”鲜食型,具有一定药用、保健功能的紫番薯。(二)紫番薯的营养价值紫番薯的块根是维生素的“富矿”, 又是抗癌能手,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食品榜中, 紫番薯位于蔬
紫番薯丰收项目实施工作与技术总结222[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