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德之魂——爱,浇灌希望之花
“教育”,一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而“爱”又是师德之魂,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必须和教育同行,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完成教育的使命。
一、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用爱净化学生的心灵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作为教师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学校要求学生不迟到,因此预备铃一响,教师就应提前在教室门口等待。即使刮风下雨,狂风暴雪;即使是早自时要求学生不准带手机,教师自己首先上课不带手机,不接电话。不让学生乱扔垃圾,教师见到一页废纸也要低身拾起来等等一系列小事,无不显示一名教师应有的表率作用。细节见真情,教师处处以细微处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为人师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他的内驱力无法估量。
三、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蔓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空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更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教师,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喊起"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的口号。在
用师德之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