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班语言教案-捉熊去.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班语言教案:捉熊去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捉熊去》,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设计意图: 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极具游戏精神,描述了一家人克服种种困难前去捉熊,最后安全逃回家的故事。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同情心和泛灵意识,特别容易进入故事情境。如能借助故事情景,顺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指向设计活动,能使动作练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是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我园,有一种质地极软、弹性很好的海绵垫子,平时用来给孩子们进行爬、滚的练习。在这次活动中,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它们变成了“又深又软的烂泥潭”,幼儿在通过时需要把脚抬高、保持身体平衡,这种新的锻炼方式与平衡木做成的“桥”一起对不同水平幼儿的平衡能力形成了适度的挑战,引发了幼儿强烈的活动欲望。另外,在本活动中,我们把浴巾简单地卷起来做成“宝宝”,让幼儿带着“宝宝”活动,既增加了动作难度、提高了锻炼效果、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起到了安抚幼儿紧张情绪的作用。游戏情境中的互动语言充满人文气息,不仅起到环节过渡的作用,还渗透了关爱、互助的价值观。本活动融合了有关社会性、创造力和主动性等发展目标,具有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价值。目标: 、海绵垫上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遵守游戏规则。 ,并乐于跟同伴一起参加游戏。准备: 1、幼儿曾听过故事《我们要去捉狗熊》。 ,用地垫铺成“家”,用红、黄、蓝三组海绵垫子当“烂泥潭”,用红、黄、蓝三组平衡木当“桥”,用纸箱等材料做“山洞”。 “宝宝”每人一个,红、黄、蓝三色的三角巾每人一块系在脖子上。 “熊”。过程: 一、热身活动:和宝宝做游戏师:你喜欢你的宝宝吗?你会带他怎么玩? 幼:我会背宝宝走路/我会抱着宝宝转圈/我会扶着宝宝走路/我会举着宝宝跳跳跳……(幼儿每说到一种玩法,教师和幼儿便抱着“宝宝”一起做动作。) 师:宝宝累了,我们带着宝宝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吧。(幼儿摇“宝宝”睡觉,然后轻轻放下“宝宝”。)  二、情境游戏:捉熊去 ,初步尝试玩游戏。师:还记得《我们要去捉狗熊》的故事吗?故事讲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捉狗熊的游戏。大家看,这里是小桥,前面有一块大大的烂泥潭,远处有一个山洞,山洞里住着一只大熊。宝宝这会儿睡着了,我们一起去捉熊,好不好? 师:请你先看看自己三角巾的颜色,然后从相同颜色的“小桥”和“烂泥潭”上走过去。(幼儿走过“小桥”和“烂泥潭”,教师关注幼儿走“烂泥潭”时的表现。) 师:今天大熊不在家,让我们沿着原路回去吧。(析:第一次游戏设置的“熊不在家”的情节,有利于幼儿在比较轻松的心理状态下练习动作。) ,重点练习“踩”的动作。师:刚才去大熊家的路上,哪里最难走?谁还摔倒了? 幼:烂泥潭最难走了! 师:为什么烂泥潭很难走? 幼:因为烂泥潭很软/踩下去一个坑……师:怎么走才能不摔倒呢? 幼:要把脚抬得高一点。师:你来试试看。幼:要轻轻地、慢慢地走。师:大家一起来试试。师(小结):原来经过“烂泥潭”时要把脚抬高一点,然后轻轻地、慢慢地放下去,这样就不会摔跤了。师:好吧,趁着大熊这会儿不在家,我们再去练习练习! (幼儿练习2~3遍。)

小班语言教案-捉熊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15469786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