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谣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故城县职业高级中学张华斌教学目标、聆听冼星海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认识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主要教学内容、欣赏《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经典名曲。、讲授冼星海生平及作品。重点和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体验不同的情感。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冼星海》课件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问题探究、请学生谈谈对冼星海的了解情况。、问题:《黄河大合唱》全曲你是否听过?你最熟悉哪一首?哼唱一下。请1-2名学生作发言。2、教师评价与点评。(1)主要针对易读错的“冼”字作讲解。(2)出示教学目标。三、作品鉴赏(一)《黄河大合唱》作品介绍教师: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山游击区的山沟里坠马受伤。治疗期间,冼星海去看望他。冼星海建议再来合作,给抗敌演剧第三队准备新节目。光未然便把原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歌词写好后,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开了一个朗诵会。由诗人亲自朗诵全部歌词。星海同志凝神谛听,最后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立即夜以继日地谱曲,其中,《黄河颂》、《黄河怨》曾数易其稿。最后,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完成了全部合唱的谱写任务,于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星海亲自指挥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听后,高度赞扬。当年7月,周恩来听了这部合唱,随即在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二)《黄河船夫曲》1、请1—2名学生朗诵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2、教师评价后集体朗诵要有激情,要想象自己站立于黄河岸边,耳际响彻巨浪滔天之声,发声要饱满有力,语速要有变化,刻画出黄河船夫的有力坚定果敢的形象。否则,如果你们是黄河船夫,我是不敢上船的。我会上船了,但还要买保险哦。、聆听音乐。、学生谈感受。、教师点评。此曲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歌曲,而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他唱出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万千顽强搏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表现出艰难的斗争中看见胜利的曙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然后又回到紧张搏斗的尾声。(三)《黄水谣》1、学唱主题。2、聆听。(四)《河边对口曲》1、提问:音乐中有哪些中国民族乐器?为何要用民族乐器?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音乐朴实,乡土气息浓。用了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3、请两名男生听歌表演角色。(五)《保卫黄河》1、听、思考:演唱上用了什么形式?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它以跃动的、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音调特征。在两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四部轮唱,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3、再听并小声模唱。(六)冼星海生平、作品介绍1、以学生阅读、教师讲解、个别朗读的形式进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他在小学,中学时代就立志于音乐的学习。1928年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田汉等进步文化工作者,参加了“南国社”并坚定了学习音乐的目标是“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思想,并提出了“中国所需要的是普遍的音乐”主张。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回国后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并写出了著名的《救国军歌》。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的作品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共创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代表作品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2、冼星海的图片欣赏四、课堂小结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五、拓展探究1、课后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2、深入了解冼星海,知晓他的其他作品2-3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教后感1、聆听是最主要的方法,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不要边听边讲。2、在聆听前,设问,引导学生如何听?听什么?、积极利用一切资源。【篇二:黄水谣听后感(2)】黄水谣今日有幸听闻《黄水谣》一曲,得以下所感:音乐刚开始时,节奏缓慢,好似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有阵阵轻风拂过,漫无边际的水波轻柔地晃荡着,浪花轻轻拍击
黄水谣音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