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谢池春·残寒销尽翻译赏析《谢池春·残寒销尽》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前言】《谢池春·残寒销尽》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这是一首伤春怀人词,抒写离别相思之苦。上片描绘暮春落红满径、飞絮飘舞的景色,动静结合,画面鲜明;下片抒写深情相思企盼的凄楚愁苦,以寻常口语细细倾诉,极富人情味,真OrG挚感人。全词用语浅白通俗,写景华丽浓艳,抒情含蓄深婉,春思细腻,情景兼美,有柳永之遗风。【注释】⑴谢池春:词牌名。⑵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⑶花径:花丛间的小径。⑷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⑸仍:连续。⑹着人:让人感觉。⑺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⑻恁:这样,如此。⑼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⑽分付:交托。【翻译】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赏析】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着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
古诗谢池春·残寒销尽翻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