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从《录鬼簿》所谓“前辈”作家的籍贯来看,以大都(17人)、真定(7人)、东平(5人)、平阳(6人)最为集中,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作家群。各作家群因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四个作家群因流动而彼此频繁交流,影响又旁及附近地区,从而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和安徽的北部这子广大地域的北方戏剧圈。第一节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大都是元代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里有庞大的市民阶层,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影响着作家的集聚和杂剧创作,形成大都作家群除关、马、王实甫外,成就较著者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历史剧杨显之的《潇湘雨》,婚变戏石子章的《竹坞听琴》,爱情戏王仲文的《不认尸》,公案戏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这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忠义士:,惭愧触树自尽。2神獒追咬赵盾。殿前太尉提弥明救之。3赵盾的马车被破坏。饿夫灵辄救之。4赵家灭族之灾。驸马赵朔自尽,。(二)《赵氏孤儿》的悲剧意义南宋末期,“存赵孤”被赋予强烈的现实政治意义。客观上反映了时人反元复宋的民族意识和情绪。“凭着赵家枝叶千年脉”,“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留万此外,在黑暗年代,不畏强暴,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具有普遍意义,能引起后世广泛共鸣电影《赵氏孤儿》对悲剧的解构,平民意识(三)《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元明刊本有区别。■1、明刊本采用五折,每折主唱角色不同第一折韩厥,第二、三折公孙杵臼,第四、五折赵武。贯串全剧始终的程婴为外末2、矛盾冲突尖锐,悬念叠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3、在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四)《赵氏孤儿》的地位及影响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搆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1731年传教士马若瑟翻译。1733年传到法国。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儿》《中国孤儿》的主人公:成吉思汗,张惕,伊达梅。二、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临江驿》《潇湘夜雨》《潇湘雨》男子负心剧。人物:张天觉,张翠鸾。崔文远,崔通。赵女■秀才崔通中举做官后弃妻再娶赵女,原配张翠鸾寻夫反被诬陷,受尽苦楚,最终夫妇和好儒士崔通是趋炎附势、人格卑下的无行文人。结局勉强的团圆破坏了全剧的悲剧性。特色:以描写人物心理见长。剧本第三折精彩。石子章《秦翛然竹坞听琴》写道姑郑彩鸾与书生秦翛然的爱情故事基本戏剧冲突,是道家清规戒律与郑彩鸾对世俗生活和人间情爱追求的对立。郑彩鸾肯定人的正常感情和正常生活,是洋溢着人性光辉的世俗情歌。■特色:运用较多“独白”来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在情节上多用巧合。曲文晓畅而富情韵四、王仲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人物:李氏杨兴祖杨谢祖王翛然赛卢医哑女。题旨有一是歌颂贤德刚烈的母亲李氏。二是赞颂清官王翛然的清廉公正。■王翛然说:“俺这衙门如锅灶一般,囚人如锅内之水,祇侯人比作柴薪,令史比着锅盖。怎当他柴薪爨炙,锅中水被这盖定,滚滚沸沸,不能出气,蒸成珠儿,在那锅盖上滴下,就与那囚人衔着冤枉泪一般。”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