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程序和执法风险规避----交通行政执法程序专题讲座概要【摘要】览于目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友好社会建设过程中,正义和非正义矛盾冲突鱼龙混珠,真假难辩,依法行政和保增加、保民生、保稳定政治法律任务空前加重,维护行政权威和法治秩序和兼顾社会公平和个体权益冲突不停加剧,全部这些,既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责任和义务提出了空前要求,同时又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职权行使和程序进行更为严格限定。行政职权这种有限性和行政义务无限性这“两驾马车”,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法治有序和无序状态并存。它尤如架在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头顶上“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轻则致其纪律处分,重则受渎职侵权责任追究或遭受人身攻击,其之于法治深远影响可能现在还言之过早。为此,坚持行政执法程序全正当性操作和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和执法技术保障,乃当务之急。【关键词】行政执法;权限和义务;执法风险【写作年份】【正文】相关行政处罚程序问题,以往我已经过专题讲座方法讲过多场次。已经讲过,这里不再反复。现在依据局领导安排,针对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普遍性问题,结合行政审判实践和最高人民法院新司法解释标准,用大约两小时时间,着重讲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处罚程序操作问题,二是执法风险规避问题。一、处罚程序操作问题行政处罚程序具体分为七个阶段工作,这七个阶段工作要依序进行,每项工作进行均应持证上岗,并不得少于二人:(一)立案立案阶段关键处理三个方面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行政执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微弱步骤。1、案件起源问题。案件起源问题处理了我们行政处罚起源于客观存在当事人行为违法性,而不是我们自己诱造当事人行为违法事实,或直接制造当事人违法。即处理我们行政执法客观性问题。(焦点访谈“谁是原告”)实践中,案件起源于三种路径:一是当事人、周围群众或线人举报;二是相关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移交;三是本机关自己发觉。2、基础证据问题。立案阶段要处理基础证据就是即时提取问询笔录和现场拍照摄像,以确保第一现场基础证据不遗失。这个问题处理我们行政执法案件基础证据问题。它是我们执法案件可予立案查处基础依据和确保。问询笔录应该问清违法当事人身份情况和违法事实情节,并明确通知其认定行为违法关键法律法规依据和拟作出行政处罚种类、幅度、轻重等法律后果。相关当事人身份情况,是公民,应该问清当事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职业或职务、现住址及身份证号;是单位,应该问清单位全称、营业或办公地址、机构代码或执照资料、法定代表人或关键责任人姓名、职务等。执法人员在自我介绍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后,应首先问询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事实,并依行为发生时间、地点、行为性质和类别、过程、现实状况及后果等要素逐一进行一问一答;然后通知其拟作出行政处罚事实、理由和证据。通知法律法规依据应该是现行有效授权本机关行政处罚执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国家基础法律和国务院颁行行政法规、省级人大颁行地方性法规,并明确通知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条款和内容。通知拟作出行政处罚方法应该明确通知处罚种类和法定幅度、轻重。最终交当事人查对无误后署名捺手印。现场拍照摄像制作即使没有固定模式,更不可能象“八股文”那样爬格子,但也有基础规律和要求可咨遵照。其制作基础要求是:以违法标物为中心,以周围显着参考物为模板,表现现场方向方位和行为严重程度数据,并附必需文字说明材料。3、立案登记问题。实践中行政处罚立案登记中存在关键问题是违法当事人确实定困难,有案件甚至确定当事人显著错误。具体到交通行政执法领域,最困难要数车辆存在挂靠关系、借用关系或转让关系时违法当事人确实定问题。这三种关系下车辆违法当事人确实定,直到中国《物权法》尤其是《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才变得简单多了,在以往,这个问题一直是困绕法学界和行政实务界并引发大家争论不休老大难问题。(1)车辆挂靠关系下违法当事人确实定:依据违法行为人确定,通常为车辆实际驾驶人。无证驾驶或驾驶未经年检车辆从事营运,为车辆实际驾驶人、车辆全部些人或受益人(合作人或股东)。无证驾驶或驾驶未经年检车辆从事非法营运,为车辆实际驾驶人、全部些人和挂靠单位。(2)车辆借用关系下违法当事人确实定:依据违法行为人确定,通常为车辆实际驾驶人。无证驾驶或驾驶未经年检车辆从事营运或非法营运,为车辆实际驾驶人、车辆全部些人或受益人。(3)车辆转让关系下违法当事人确实定(车辆实际转让交付但未立即办理车籍过户手续):依据违法行为人确定,通常为车辆实际驾驶人,而并非列车辆转让方和受让方为共同当事人。不过也有例外。车辆转让钱货两清,违法当事人为车辆受让方和实际驾驶人;车辆转让交付但购车款未付清,为车辆转让方、受让方和实际驾驶人。无证驾驶或驾驶未经年检转让车辆从事营运或非法营运,为车辆实际驾驶人、车辆转让方、受让方和受益人。(二
行政处罚程序与执法风险规避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