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易经南怀瑾.doc.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话易经》作者: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序言《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 推崇它为“群经之首”, 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 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 近于巫祝的诬词, 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 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 把它由卜筮的范围, 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 由此《周易》一书, 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 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 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易经》与三《易》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 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自秦、汉以后, 研究易学的, 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 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第一: 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 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 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 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 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二) 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三) 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 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 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第二: 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 根据《周礼· 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 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 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 《归藏易》。(三) 《周易》。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 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 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 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但东汉的大儒郑玄, 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 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当然, 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 到了周代, 经过文王的整理, 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 那么关于这两个分岐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 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 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 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 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 硬性舍弃《周礼· 大卜篇》的观念而不采信, 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 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 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 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 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一) 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的易学,早已失传。(二) 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 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 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 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 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说,便是以艮卦的半象为用。易名的定义后世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着眼, 并且采用《系辞传》所说, 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画卦时有“远取诸物”的说明, 认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飞鸟的观念。不过,此说并未引起重视。到了近代, 有人认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 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某种物体的色相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 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 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起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最

白话易经南怀瑾.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6